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0日

百年焦电 国字号工业遗产

本报记者 赵改玲 本报通讯员 原有刚

大烟囱、游泳馆、电影院……这是很多人对焦作电厂的记忆。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名单,焦作电厂赫然在列,成为河南省本批次唯一入选单位,也是河南省第一家获此殊荣的电力企业。

那么,申遗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冬意渐浓,记者实地探访焦作电厂。在老厂厂区,干净整洁的厂区道路、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与废弃的厂房、斑驳的墙面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里,时间被赋予了记忆。120年来,焦电人身着被汗水浸湿的线衣,热火朝天生产的场景,如电影画面般不断在眼前浮现;在这里,焦电百年创业史被娓娓道来,默默诉说着焦电人为中原大地倾情奉献电与热、播撒光明与温暖的故事。那艰苦奋斗、披荆斩棘的过往,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在时光中徐徐展开。

焦作电厂始建于1905年,是河南省最早的发电厂之一,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6代厂址变迁,在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在2024年12月24日举办的第三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上,焦作电厂获授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成为河南省本批次唯一入选单位,同时也是河南省第一家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电力企业。

红色记忆,点亮工业之光

追寻红色记忆,点亮工业之光。

焦作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采煤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大对我国丰富资源的掠夺力度。1902年5月,英商福公司在焦作强购民地、打钻建矿。1905年,福公司为配合矿井生产用电,先后安装3台40千瓦直流发电机、3台125千瓦立式高速蒸汽发电机,并命名为“福公司焦作煤矿附设电厂”,这就是焦作电厂的前身。

1925年6月,“五卅”惨案发生后,电厂工人参加焦作煤矿反帝爱国大罢工,并取得最终胜利。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盛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从此,“特别能战斗”就成为焦作工人的精神财富,也成为焦作电厂的红色基因。此间,张润南、崔长永等人成为焦作电厂第一批中共党员。

卢沟桥事变后,时任焦作煤矿总经理的孙越崎率煤矿、电厂千余名工人,历经千余公里数月辗转,将焦作煤矿5台不同容量的发电机和煤矿机器、总重7457吨的工矿设备安全转移至四川,先后合资创办天府、嘉阳、威远等煤矿和电厂,满足了当时四川省一半以上工业和民用需求,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焦作电厂和煤矿工人将两台发电机和7台锅炉等设备器材,历时半年,辗转175公里,安全转移到晋东南地区,并建设我党最早的红色火电厂——“刘伯承电厂”。

现年百岁的焦作电厂原总工程师姚文成,曾在英商福公司当学徒。当时他省下饭钱,联合工友找焦作矿院毕业的大学生补课。虽然他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却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执着的韧劲,自行设计更换汽轮机叶片、扩建喷水池,首次实现了发电机满发运行。在20万千瓦机组扩建过程中,他直面反对声音,反复论证设计方案,争取到三期扩建机会,让焦作电厂成为华中四省最大火电厂。《李鹏回忆录》中这样评价道:“总工程师姚文成是一位老工人,自学成才,实际工作能力颇强。”

1955年,该厂原总工程师区嘉棠从广州来到这个当年在地图上查不出来的焦作,一待就是一辈子。那时的焦作,只有解放路有一段是水泥路,新华街、民主路等主干道都是灰砂路,喝的是矿井中沉淀后的黑水,就连玉米糊和小米稀饭也都是灰黑色的。6000千瓦、1.2万千瓦机组扩建时,缺乏大型机械吊装设备,20多吨重的锅炉部件全凭自行设计、精密计算,完成吊装任务。20万千瓦机组移交生产时,区嘉棠带领技术人员跑现场、查资料,比对参数、精细计算,成功解决了频繁爆管这一技术难题,全力开好“争气机”。他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荣誉,是焦作电厂唯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工程技术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进入恢复期,焦作电厂也由此进入了重建期。“一五”“二五”期间,焦作电厂职工克服自然灾害、设备短缺等不利因素,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以百折不挠和战天斗地的气概,先后自行安装4台6000千瓦、2台1.2万千瓦机组,总装机4.8万千瓦,成为焦作地区的支柱产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从1977年至1992年,焦作电厂分三期建成6台20万千瓦国产机组。通过科技进步与增容改造,焦作电厂2002年总装机容量增至132万千瓦,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和华中地区最大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多次突破80亿千瓦时大关,满足了河南省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为中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工业艺术范儿,受市民关注

在很多市民的记忆里,焦作电厂更有着工业艺术范儿。

市民刘翠玲说,小时候经常到焦作电厂游泳馆游泳,感觉那里生机勃勃的。市民范伟说,从外地回到焦作,会看到焦作电厂的“大个子”,感到很亲切。外地人说我们是工业城市,看到焦作电厂的标志性建筑,感到具象化了。

据记者了解,焦作电厂现存一期、二期主厂房体量恢宏坚实,设计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是典型的高挑高、大体量工业建筑。主厂房内,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3号机组庞大厚重,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3号锅炉管线密布,展现着工业装备的力量与精确。一期烟囱高耸入云,是焦作市西郊的人工构筑物制高点。3、4号冷却塔保存完整,冷却格栅等元器件完好保留,彰显工业时代的典型形象。列车从厂区南侧的铁轨划过,又给平静许久的厂区平添许多工业氛围。这些核心物项共同构成了焦作电厂的典型遗存,以其宏大壮观的力量感和饱经风雨的沧桑感,讲述着焦作电厂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工业风貌。作为焦作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焦作电厂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

国家工业遗产,未来可期

近年来,焦作电厂以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为引领,以特色培训业务为牵引,深入挖掘百年焦电的红色资源,持续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力度。2023年,先后入选《河南省省级工业遗产名单》、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0月,成功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成为河南省首家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电力企业。

如今,焦作电厂入选国家工业遗产,这是对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技价值的高度认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的工业遗产,焦作电厂充分利用老厂区一、二期主厂房及3号机组整套设备等工业遗产核心物项,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集团党校中原分校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文化秀带”转变,让百年老厂成为焦作市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图① 矿井架。

图② 新厂锅炉拔地而起。

图③ 焦作新厂全景图。

(焦作电厂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