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03日
我也曾是一个“兵”
□ 侯思亮
近日,小区醒目处一条“时代骄子精忠报国,筑梦军营百炼成钢”的宣传横幅,让我埋藏在心底的梦想又浮现在脑海里。
40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有一个梦想,就是穿上军装,走进军营,扛起锃亮钢枪,当一名光荣的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然而,当年高中毕业后,因年龄偏小半个月被拒之门外,此时恰好父亲所在单位招工,便报了名。当时想先这样干着,等来年冬天再应征也不迟。
第二年征兵工作如期开展。当天,得知消息的我迅速赶到征兵办报名,结果被告知只招收社会适龄青年,在职人员不在征兵范围。瞬间,我懊恼不已,悔恨自己迈错一步,断送了当兵的梦想。但潜意识里,我还存有一丝希望,期望来年政策能够调整,将在职适龄人员纳入到征兵范围,那样我就能如愿以偿了。
然而,命运就是这样爱捉弄人,到征兵政策再次调整后,机遇又一次与我擦肩而过。
话说1983年冬,梦想当兵的执念已然放下的我忽闻征兵政策范围扩大,在职青年也能报名应征。瞬间,走入军营的梦想又被点燃,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征兵办报名。结果又被告知,征兵年龄界定上限为19周岁,而我刚刚过了这个上限。望着征兵办工作人员爱莫能助的眼神,我止不住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看来,冥冥之中此生真的与军营无缘,我认命地走出了征兵办。从此,军旅的大门在我面前彻底关闭。
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来到了1985年春。一天,我正在车间钻研业务,主任面带微笑走了进来,他通知我明天到武装部报到,参加为期半个月的民兵训练。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猛地悸动了一下,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在心中升腾起来。尽管这与我的梦想相差甚远,但对我来说,在当兵的梦想已经不能实现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一种安抚、一种补偿呢?
我清楚地记得,为了圆我心中那个不能实现的梦,在那半个月里,我全身心扑到了军训上,不敢有丝毫懈怠。从简单的军事理论知识学习,到了解枪支的构造;从枪支部件的快速拆卸,到枪支部件的盲拆盲装;从基础列队操练,到室外战术演习等,我都认真对待,严格要求。在野外练习靶位瞄准时,我顶住料峭的寒风,屏住呼吸,一趴就是两个小时。经过摸爬滚打,勤学苦练,我的各项成绩都达到了技术规范。在实弹射击考核中,我以10发子弹100环的成绩受到了表彰,被评为军训最佳基干民兵之一。
时光的脚步匆匆走过了40年。其间,漫长的岁月模糊了我太多的印象,但那次民兵训练的点点滴滴,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刻也不曾忘记。我十分感谢那次民兵训练,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圆了我当兵的梦,锻炼了我的意志,也让我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军人并不容易,不仅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具备牺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担当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角色,才能成为人民心中的钢铁长城。
尽管已是耳顺的年龄,但作为曾经的基干民兵,只要国家需要,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拿起钢枪,肩起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因为,我也曾是一个“兵”。

豫ICP备14012713号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127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