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20日

十余年“青春”接力守护最美“夕阳红”

本报记者 梁智玲

不久前,我市解放区老年大学为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了“特佳奉献奖”。这是一个10余年“青春”接力、守护最美“夕阳红”的故事:2013年以来,该协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用一片赤诚爱心和“硬核”课程,累计服务了2万余名老人,让可爱的“老小孩”跨越数字鸿沟,在新时代里变得“智慧”起来。这场爱心接力,更是获得了第七届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铜奖、全国社团优秀奖、河南省青年公益创投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

互联网+课程

进入老年课堂

12月17日,周二,当天14时30分,解放区老年大学在解放区文化馆开设的智能手机使用课程如期开课。“这一周我又积攒了很多问题,有好几个都与视频剪辑有关,快帮我解答一下。”解放区老年大学学员、今年67岁的常艳霞对坐在身边的大学生志愿者程安康说。

程安康是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大一学生,刚加入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支教部的一名志愿者。他每周会到解放区老年大学为老年人讲解互联网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记者注意到,这节课上,程安康与十几名志愿者一起,成了老年大学学员的一对一教学老师,他们与老年人成为“同桌”,跟随讲台上老师的讲解,一步步指导,帮助老年人进一步消化、理解。两个小时的课程,老年人听得津津有味,青年志愿者不厌其烦地指导,气氛十分有序、融洽。“这些大学生讲得很细致,我学起来也越来越有信心了。”一名坐在前排的老年学员忍不住夸赞。

据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部副部长侯佳楠介绍,本学期,该协会与解放区老年大学联合开办了两个专业,均与互联网+有关,分别是视频剪辑、手机APP使用。这两个专业的上课地点分别在解放区文化馆和焦作市图书馆,每周上课一次,每次两个小时。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授课采取集体授课、一对一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两个小时的互联网+课堂,为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打开了一扇窗。“这些年,我一节课也没错过,跟着大学生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不仅用上了智能手机,还学会了扫码支付、手机购票、查询信息等,这些新知识让我对生活更有信心了。”今年73岁的解放区老年大学学员周秀英说。

10年+爱心接力

守护最美“夕阳红”

12年,6000余小时授课,2万余名老年人受益……这一串闪亮的数字背后,是“青春”的坚守和“夕阳”的欢乐。

解放区老年大学校长张巧红是10余年青春接力的见证者。2013年,刚刚步入退休生活的张巧红筹划成立了解放区老年大学。当时正值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网上冲浪、智能手机等新鲜事物,时常让老年人一头雾水。“咱老年大学能不能开个电脑班,老年人也得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啊!”很多人找到她,表达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现实情况,如何帮助老年人掌握互联网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更好地与新时代接轨呢?张巧红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与河南理工大学进行多次对接,于2013年正式启动了由解放区老年大学与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办的“乐活银龄 夕阳无忧”项目。

该项目成立初期,上课地点定在解放区七百间街道西城美苑社区,利用社区的电子阅览室,青年志愿者为老年大学学员讲授电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第一节课就非常火爆,能容纳3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社区很多老年人也赶来‘蹭课’。”张巧红说。虽时隔10余年,但她对老年人渴望跨越数字鸿沟的状态仍记忆犹新。后来,每次到老年大学新学期报名,互联网+相关课程也需要提前“抢”才有名额……

为服务好老年大学学员,根据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特点,“乐活银龄 夕阳无忧”项目相关教学课程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智能手机、电脑软件的运用以及视频剪辑、网上购物、反诈宣传等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被青年志愿者搬进了课堂。

12年来,无论严寒酷暑,青年志愿者总能风雨无阻,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教案,按时赶到约定地点,义务为老年大学学员传递知识。该项目自成立以来,不断得到校内外的广泛关注,曾获得第七届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铜奖、全国社团优秀奖、河南省青年公益创投大赛银奖、第四届焦作市志愿服务市长奖、河南理工大学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奖等多项荣誉。

“来授课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年都在变化,来听课的老年大学学员每年也在变化,不变的是‘乐活银龄 夕阳无忧’项目的初心。”张巧红说。这些年,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换届后,都会有新的会长和她取得联系,商讨对接课程开设事宜。为感谢青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解放区老年大学曾于2018年、2023年两次到河南理工大学赠送锦旗。今年,解放区老年大学为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了“特佳奉献奖”。

青春+“银发”

可持续的暖心互动

这是一场爱的接力,也是一场关于爱的可持续的暖心互动。在这场互动中,“青春”力量仿佛一束光,照亮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老年人变得“智慧”起来;老年人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帮助青年志愿者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该院第三十四届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陶艺瑾今年读大三,她曾作为支教老师,多次到解放区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授课。“高年级的志愿者带着我帮助老年人,我又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低年级的志愿者。这件事很有意义,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担当,大家都发自内心地乐意参与,这些年我们也都在努力做好这件事。”陶艺瑾说。

老年人接受能力有欠缺,学东西没那么快,青年志愿者针对老年人上课期间不能完全理解或课后遗忘等问题,采用线上讲解+线下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缓解学员的学习顾虑和困难。去年,陶艺瑾在课堂上教一位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她一步一步教,老人一步一步学,看着老人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她和老人都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时隔一年,陶艺瑾还收到了这位老人发来的信息:“孩子们,非常感谢你们的陪伴。你们教会我们使用智能手机,跟上时代,再次感谢!”

老年人变得“智慧”了,青年志愿者也受益匪浅。在这场爱的互动中,一种双线交互受益的效应正逐渐放大。青年志愿者在参与服务的同时,也从老年人身上学到许多课本中、课堂内无法企及的知识。记者在采访时,青年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支教经历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与其说是他们教老年人学习互联网知识,不如说这是他们与老年人之间相互帮助的过程。今后,他们会带着这分感动继续前行,把爱和知识传递给更多的老年人。

今年是这个公益项目发起的第12个年头,最早参与的大学生已踏入社会多年。如今,这根爱的接力棒继续传递着,河南理工大学每年有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乐活银龄 夕阳无忧”项目将以解放区老年大学为核心,逐步向周边县(市、区)扩展,以青春力量,照亮最美“夕阳红”。

上图 大学生志愿者(左)指导老年大学学员使用手机软件。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