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09日
每当纠纷发生时,他总是冲锋在前,20年如一日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他就是——
调解纠纷“排头兵”原九成
本报记者 朱颖江
男女朋友分手彩礼怎么退?老人去世遗产怎么分?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旦处理失当,矛盾便会呈燎原之势迅速升级。昔日的亲密恋人可能反目成仇,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会因此支离破碎。
那么,究竟该靠什么来化解这些由小事引发的矛盾纠纷呢?人民调解员,无疑是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12月4日,记者来到马村区司法局安阳城街道调委会直击矛盾现场,看调解员原九成凭借深厚的法律素养、调解巧思周旋其中化解纷争,在调解对话中,真切感受到基层工作者身上那股强劲的法治力量。
原九成2004年从教育岗位提前离岗后,便投身人民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已20年,独自处理信访案件120余起,调解各类纠纷2000余起。在调解各类纠纷中,他总结的“热情接待、审查证据、分清责任、降低诉求”16字“真经”在日常调解里屡试不爽。那句群众口口相传的“有怨有愁找老原、省时省力又省钱”,便是对他最大的褒奖与信任。
当天,原九成调解了两起矛盾纠纷。原九成调解张某和袁某的婚姻纠纷时,起初进展颇为顺利,双方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问题上很快达成一致,可就在即将敲定最终方案时,陡生变故。张某和袁某育有一子一女,14岁的姐姐与弟弟感情深厚。女方提出离婚后要带14岁的女儿回娘家驻马店,男方听到这句话后坚决地予以拒绝。调解陷入僵局,气氛剑拔弩张。
原九成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女儿在焦作完成高中学业再决定去留,如何?”短短一句话,瞬间打破僵局。原九成敏锐地抓住矛盾症结,既照顾到了姐弟情深,又给了双方缓冲、抉择的时间,一场复杂的婚姻纠纷就这样被巧妙化解,原本紧绷的家庭关系也找到了缓和的平衡点。
记者还未从这场调解的欣慰中缓过神来,原九成又到村民家中,调解起兄弟姐妹5人分割父母5000元土地补偿费的纠纷。最后,在原九成情与理的双重规劝下,这场旷日持久的家庭纠纷终于尘埃落定。
一天的跟随采访结束了,记者却久久沉浸在原九成的调解故事里,满心感慨。原九成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基层,倾听百姓心声、化解矛盾纠纷的执着坚守。原九成一次次成功调解纠纷,正是“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的生动写照,充分彰显了基层调解的智慧和力量。
上图 辖区居民求助,原九成(左)了解情况。本报记者 朱颖江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