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2月06日

亢庄记忆

□ 都屏君

沁阳市太行街道亢庄社区位于沁阳市区西北部,人们习惯上仍沿用从前的叫法,称亢庄村。

亢庄是沁阳市的城中村,现有89户、360余人,集体主要经济收入靠门面房的租金。

村名由来

《沁阳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年间,亢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按照常理,亢庄村应该有亢姓人家,但现在没有一户姓亢的。亢氏哪去了?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一户人家,到怀庆府府衙登记造册后,被分到城西建村。这户人家户主叫亢玉德,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为人小心谨慎,胆小怕事。他带着全家,用政府补贴的迁民费在这里盖房搭棚,开荒种地,过起了农耕生活。

亢姓一家的房子紧临沁水(今沁河),每逢汛期,河水暴涨,时常决堤。时间久了,这一片土地形成了盐碱地。每到冬季,地面白花花的一大片,亢玉德带着全家把这些盐末碱花收集起来,放入大锅中加水蒸煮。等水熬干,铲起锅底的盐巴,拿去府城卖。由于用这种土法熬制出的盐巴不纯,含硝量大,吃起来又苦又涩,故而怀庆府人称为“苦盐”或“硝盐(小盐)”。亢氏一家除了收获寥寥的庄稼外,就靠熬盐艰难度日。

这块鸟不拉屎的地方虽然不长庄稼,但可以做坟地,城里的大户人家纷纷把祖坟扎在这里。亢玉德的后代受几家大户的雇用,成了看坟人。

每到清明节、中元节等,城里人带着果品冥洋前来祭奠、上香。路上见了面,相互打招呼,有人问:“去哪呀?”答:“上坟呀。”问:“去哪上坟呀?”答:“老亢他庄子。”

时间久了,“老亢他庄子”渐渐被人们叫成了“亢庄”。

不知怎的,亢家一直人丁不旺。一年夏天,沁河决堤,冲毁了亢家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田地房屋。无奈,亢家举家迁到了济源,从此不知所踪。

亢家走了,却留下了“亢庄”的地名,一直延用至今。

雷虎臣:笤帚榾柮吓爷哩

1938年,日寇占领沁阳城。日本兵在城内城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土匪恶霸横行乡里,沁阳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前,村里逐步迁来了沈、雷、黄、赵四姓农户,亢庄村逐渐扩大。其中有个年轻后生叫雷虎臣,长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自小练过几手拳脚。他不光力大无穷,还粗中有细,遇事沉着冷静。

一天傍晚,他从城里拉了一车土撒在地里,刚要回家,两个蒙面土匪截住去路。这两个土匪一高一矮,手握短枪,黑布蒙面,凶神恶煞。矮个子土匪用手枪抵住雷虎臣的后腰,厉声断喝:“别动,举起手来,动就打死你!”高个子土匪说:“跟我们走!”

雷虎臣知道遇到了劫道的土匪,他并不慌张。心想,他们无非是要劫俩钱财,咱身无分文,走就走。

两个土匪一前一后挟着雷虎臣向西地走去。

凭雷虎臣的功夫,对付两个土匪不在话下。可是他们手里有枪,真要蛮干,恐怕也要吃亏。

雷虎臣边走边用眼睛的余光瞅他们手中的家伙。他发现矮个子土匪手中的短枪有点奇怪:枪身用红布裹缠得严严实实,枪把手的红缨根部露出了一截高粱秆。噢,明白了,敢情他俩手中的家伙是个冒牌货——笤帚榾柮。雷虎臣心里骂了一声“拿个笤帚榾柮来吓唬爷哩”!猛转身,他一把夺过矮个子手中的“手枪”,在膝盖上一磕,断为两截,高粱秆子从红布里露了出来。矮个子还没有愣过神来,雷虎臣伸开蒲扇大的巴掌“啪”一声抽在他脸上。矮个子立马眼冒金星,鼻嘴冒血。前面的高个子土匪听到动静,还没转过头来,雷虎臣的拳头就到了。这一拳,像一记重锤砸在头上,高个子“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双手搂着头颅在地上打滚。

放倒了高个子,雷虎臣回身像老鹰抓小鸡似的一把抓起矮个子,高高举过头顶,正要往地上摔,矮个子赶紧求饶:“爷爷饶命,俺哥俩也是迫于无奈才走这一步的啊。看在家里还有八十老母的份上,饶了俺们吧!”

倒地的高个子自知他们两个不是雷虎臣的对手,也跟着爬在地上“咚咚咚”地磕起了响头,口里连喊“爷们儿饶命”。

雷虎臣本来要弄死他俩,一听矮个子口称家里还有老母,便心软了。雷虎臣原本就是个孝子,父亲在一次洪水中淹死了,家里只剩下老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他平生最看不惯的就是欺软怕硬的家伙。可是他也有软肋,一听说谁家还有老母要养活,心就软了。

雷虎臣放下矮个子,厉声喝道:“滚!”

两个劫道的连滚带爬逃命去了。

事情传到村里,全村人都挺起了腰杆子,就连小孩儿们也追着雷虎臣喊:“雷虎臣,好样的,笤帚榾柮吓爷哩!”

从此以后,四里八乡的土匪每次出来打劫,总是绕着亢庄村走。

黄孝仁:拤着日寇扔下城

亢庄村除了雷虎臣外,还有一位和他齐名的牛人叫黄孝仁。

黄孝仁中等个头,不胖不瘦,浑身上下长得黑不伦吞的,黑胳膊、黑腿、黑脸庞,扔到炭窝都找不见。他自小在马坡村学过八卦掌,长大后打起架来七八个后生到不了跟前。

日本人为了防止八路军攻打沁阳城,在城墙上设了一个据点,派了一个小队日夜看守。小队长名叫山本大雄,深通柔道。他长得五短身材,一身的腱子肉,小腿肚像两个铁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家伙不是好惹的。

平日里没事,山本手直痒痒,总是想找人摔几跤练练手。全队上下没人是他的对手。没有对手,感到无聊,他就强迫中国人陪他练,多数人不是被他摔折了胳膊就是被他打断了腿。山本大雄除了开怀大笑外,还骂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堪一击”。

黄孝仁知道了这件事,义愤填膺,就想找个机会跟老山本过过招。

这天,机会终于来了。黄孝仁从府城卖完苦盐回来,担着担子从城墙下走过,被上面的山本大雄看见了,喊:“喂,你的,下面的黑汉,过来过来的有!”

黄孝仁装着没听见,继续往前走。旁边的日本兵见黄孝仁不理会他们的小队长,呼啦呼啦拉响了三八大盖,叽哩哇啦叫了几声,瞄准黄孝仁。翻译官喊:“城下的黑脸汉,不是叫你哩?耳朵塞驴毛啦?上来陪太君练练摔跤!”

黄孝仁只好放下担子,爬上城墙。翻译官趾高气扬地说:“认识山本大雄太君吗?精通柔道,你要是能把太君摔倒,奖赏大大的。”

黄孝仁道:“什么大雄,狗熊还差不多。”

山本大雄听不懂中国话,问翻译官,翻译官不敢说实话,告诉山本:“他说你是个英雄,愿意跟你切磋切磋。”

“吆西!”山本一听这话,立即兴奋起来,拉开架势就要进攻。

事情僵到这个地步,黄孝仁没有退路了,索性把破棉袄一甩,“呸呸”在手心吐两口唾沫,也拉开了架势。

山本主动发起进攻。他试图抓扯黄孝仁的臂膊,黄孝仁身轻如燕,东躲西让,就是想摸一摸山本的底细。山本横行惯了,根本不把眼前这个黑不溜秋的庄稼汉放在眼里,见黄孝仁总是退让,更加肆无忌惮。

黄孝仁故意一闪,山本一个饿虎扑食,抱住黄孝仁,一把举过头顶。黄孝仁双脚离地,失去了重心,山本把黄孝仁转了几圈扔了出去。黄孝仁立足不稳,仰面倒在地上。

“第一局,山本赢!”翻译官幸灾乐祸。

黄孝仁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

第二局开始,黄孝仁摸准了山本的软肋,以己之长攻其之短,拿出八卦掌的招式围着山本转圈。山本再有蛮力,但始终捞不住便宜。黄孝仁瞅住机会从背后给了他一掌,山本身体前倾险些栽倒。黄孝仁接着一个扫裆腿踢中山本脚踝,山本不防黄孝仁出腿如此迅猛,栽了个狗啃泥。

“第二局……”翻译官还没报出输赢,恼羞成怒的山本一骨碌爬起来,一个黑虎掏心泰山般压来。黄孝仁不慌不忙,沉着应战,避实就虚,不跟他硬碰硬,迅速躲过了山本的致命一击。山本回过身来故伎重演,又一个熊抱扑上来。黄孝仁往旁边一闪,让过山本,迅速闪到山本的背后,从身后将山本拦腰抱住。山本还要反抗,早已被黄孝仁来了一个翻身摔,连摔带扔把他掼下了城墙。

山本像一团羊屎蛋,咕噜噜滚下城墙,“啪嚓”一声跌爬到城墙根。城下围观的群众发出一阵欢呼。

这一跤山本摔得不轻,虽然没有跌死,但已遍体鳞伤、嘴歪眼斜,爬在地上动弹不得。

等日本兵救起山本,回头再抓黄孝仁时,黄孝仁已披上棉袄、抓起盐担跑了。

第二天,山本大雄带着日军伪军围住了亢庄村,扬言要报仇,活剥了黄孝仁。正在这紧急关头,沁阳城内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一个日军通讯兵骑着大马飞奔而来,将一张电报递到山本手中。山本一看,大惊失色,立即带着部队撤走了。

后来才知道,八路军发动突然袭击,解放了沁阳城。

黄孝仁把山本大雄扔下城墙的事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城南、城北、城东、城西,亢庄村的小孩儿们围着黄孝仁又是跳又是唱:“黄孝仁,你真行,拤着日寇扔下城!”

直到现在,亢庄村还流传着一段顺口溜:

粗骨伦礅雷虎臣,打得响马满地滚。

黑不伦吞黄孝仁,拤着日本扔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