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1月29日

唢呐声声

□ 王保利

(接11月22日A07版)“跟随刘老师一个月了,你觉得刘老师有什么特点?”王静听了我的问话,略微沉可吟一下说:“一是吃饭、穿衣都不讲究,可对吹奏的细节及方式要求特别严格,特别注重曲调的内涵、情绪,要求将曲调的内涵与氛围表达出来。二是有情怀。他的学生史萌芽家庭条件不好,刘老师让她在这里任教。刘老师还对困难学生免学费、免生活费。”

给我们当面吹奏一曲的同学叫周盈驰,今年17岁,是焦作十二中的高三学生,跟刘元明学习唢呐已达10年之久,而今能熟练地吹奏20多首曲目。

我自然不会放过采访的机会,问盈驰:“你在刘老师这儿学到或感觉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小姑娘腼腆地低下头,瞟了一眼刘元明,低声地说:“一是严格,在规定的时间教的东西必须得学会。二是技巧,掌握了环循换气和气拱音。三是因材施教,刘老师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四是照顾学生,刘老师在教课时很严格,除此之外他是很乐观的,从不板着脸,是位温和的老师。”小姑娘缜密的思维,基本上诠释了刘元明教学育人的思想。

听着学生们的吹奏和讲述,我在回味、在遐思: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其实刘元明比学生还刻苦,学生练他也练,学生不练他还练。每天,他和学生们同吃同住,起五更爬半夜。刘元明感慨道:“不学不行啊,怕教不了学生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多年来,刘元明唢呐培训学校绽放出朵朵奇葩,累计培养学生1000余人,演奏方式由原来的单人独奏发展为几人、十几人、二十几人的合奏,32人相继凭唢呐特长考上音乐学院,多人在省、国家级唢呐赛事上荣获金奖。2010年2月,在亚洲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中,学生庞军华的独奏曲《正月十五闹雪灯》荣获金奖;2012年9月,学生赵新杰在第八届全国校园才艺选拔活动总决赛中荣获小学组民乐比赛一等奖;2014年8月,学生周盈驰在第13届韩国“首尔杯”国际音乐舞蹈艺术大赛中荣获最高奖。

作为第三代唢呐传承人,2003年4月,刘元明被聘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同年11月参加安徽皖派唢呐研究院举办的民族管乐研讨会。2006年,刘元明被焦作市音协聘为常务理事,他也在不同的大赛中荣获优秀教师奖。此外,刘氏唢呐受到了社会媒体广泛的关注报道。

“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只要还能干,我会坚持培养新人,一直传承下去。”刘元明如是说。秉持着传承精神,刘元明早期学生之一赵新杰如今已是刘氏唢呐第四代接班人。

高光时刻上“村晚”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机会真是神奇,它总是给准备好的人。它给“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能让“屈心抑志”的人从此“青云直上九重霄”。不难发现,把握住机会的人早已在机会来临之前,作好了一切准备。

刘元明深深懂得:最壮丽的风光就在最高的山顶之上。一如人生的辉煌,总是在经历岁月的种种磨砺后才会熠熠闪光。等走过去,一切都成了过往,才发现此刻多么感激自己当时的坚强,虽然历经坎坷,但当身处高山之顶,极目远眺,一望眼前无涯的云海,波涛翻滚、气势磅礴,眼界的开阔,让人顿然明白天地有多么宽广,你也会瞬间明白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会得到远超出自己想象的回报。

说到成绩也好,荣耀也罢,刘元明最看重的还是央视“村晚”。这是对他20多年辛勤付出的肯定。有关媒体是这样报道的:为了展现群众更充实、更红火的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我的“村晚”我的年》融媒体直播节目丰富了现场表演内容。从热闹欢腾的开场锣鼓演奏《喜庆锣鼓》、歌舞表演《咱们村里有“村晚”》,到优雅又不失灵动特色的舞蹈《浣染》;从满怀希望、喜迎丰收的舞蹈《种子》,到遒劲高亢的老腔演唱《黄河谣》,再到明快喜悦的唢呐演奏《喜庆丰收年》,乡村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表演异彩纷呈。节目为全国新农人提供了展示机会,在广大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节目中呈现浓浓的文化乡情,烘托出当下新农村的文化氛围,绽放出新农村的魅力群文之花。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刘元明唢呐表演队表演了压轴节目《喜庆丰收年》……

唢呐合奏《喜庆丰收年》由刘元明唢呐表演团队演绎,展示了人们在收获的喜悦中迎接到来的中国春节和乡村振兴的文化脉动。同时,热情的焦作人民也希望经由“村晚”舞台,将唢呐演奏展现给全国人民,重新焕发出非遗文化的生机活力。

谈到“村晚”,刘元明还是相当兴奋。他说那是2023年1月9日接到了央视的邀请函,要求在1月13日赴京彩排,1月14日就要进行《我的“村晚”我的年》现场直播。拿着邀请函,他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刘氏唢呐能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紧张的是时间紧。另外,为了突出热闹欢快的氛围,还要将原来独奏的5分6秒改为3分26秒的合奏。

刘元明首先要将《喜庆丰收年》缩短时间,既不能破坏原曲内容,还要衔接好,体现出喜庆劲。其次要将单奏改为合奏,在吹奏方式、方法上进行调整。吹曲,人人都会,如何吹齐是一道难关。于是,他们在排练中吹,在吹中编排。当时的刘元明,不是在编排现场,就是在编排思考中。由于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他眼肿了,嗓也哑了。

央视直播那天,舞台上,当那个领奏的小姑娘运用不鼓腮循环换气的方法吹奏,展现出刘氏唢呐的魅力时,令现场观众啧啧称赞。那时,刘元明说:“值了!”

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常羡慕别人的机遇好,羡慕命运对别人的青睐,羡慕别人的成功,却没看到荣耀和鲜花背后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拿起一把唢呐,我说这些年要用坏不少吧?刘元明笑着说:“这没统计过,光哨片一年至少要用几十个。唢呐,这几十年也吹坏有40多个了吧。”

尾 声

中国唯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作为马村区非遗的代表人,谈到今后的打算,刘元明直截了当地说:“自己年纪大了,要多培养人,发扬光大唢呐事业。”

如今,他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唢呐进校园,已经与焦作市七中谈妥,刘氏唢呐将在这里建设传承基地。他将免费给学生们讲课,传授技艺。他希望今后两年,在全市20所学校开办唢呐的学习基地,让唢呐传承下去,永不失传。

离开庭院,秋光无限,柿子正红,悠远而洪亮的唢呐声还在身边回荡。

唢呐如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折射出民间文化技艺日渐式微的趋势。为此,除了刘元明他们固守一分信仰、一种传承之外,还需要社会民众给这些民间艺术一分耐心和理解,用心体会其艺术魅力,使之吹出光明的明天。

声声唢呐,蕴含代代相传的演绎以及厚重文化的质感,渗透到百姓的肌肤里,让一代代人欢乐下来,也温馨下来,让听着唢呐声长大的孩子有着最古朴的情怀。

唢呐声声,清脆洪亮,穿透力强,传得很远很远,总会于泪光闪闪中溢出几许乡音的味道。唢呐声,愈发像越酿越醇的酒,幽韵绵长。

唢呐声声,自己好像听着心声似的,时而嘹亮入云端,时而弥漫在谷涧。时而欢乐,时而低沉。我索性敞开心扉,不,还有大地、天空,都敞开了心扉,让其吹拂,让其涤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