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1月29日
李乐观:
左手文创,右手论语
本报记者 赵改玲
近日,焦作市作协副主席、文化坚守者李乐观又获得一项荣誉——深圳一知名文化传播公司为其颁发了“首席文创师”证书。李乐观是我市一家电缆公司副总,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也让他从传统文化里找到了“源头活水”,开辟出一番文化天地——左手文创,右手论语。他活出了文艺中年男最幸福的样子。
在心里种下快乐的文化种子
李乐观出生于温县一个书香之家,爷爷曾是私塾老师,以传统文化“乐知、达观”之精神,给心爱的孙子取名乐观。受家庭影响,李乐观打小就在内心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尤其对古典诗词喜爱至深,经年濡染,浸润其中,乐此不疲。
读初中时,他第一次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一下子被惊到了——原来诗还可以像文章一样写,集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杂糅并蓄,融会贯通。李乐观告诉记者,他太喜欢这首诗了,尽管老师还没有讲到,自己已经背会了。那时正值冬夜,朔风凛冽,飞雪盈天,他独自来到操场上,忘情地吟诵《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连老师走到他身边都不知道,竟无意中被学校推荐为“好学”的典型。正是凭借这分热爱和执着,李乐观开始了诗词创作,在其微信朋友圈里,几乎每天都发有原创诗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乐观的诗词也多次荣登《中华诗词》《诗刊》等“国字号”诗词刊物。
兴趣可以积累,爱好可以沉淀。李乐观凭借对诗词的潜心钻研,成为市图书馆、市教育电视台等诗词文化类节目当仁不让的嘉宾,他的每一次现场点评,都成为节目亮点,也增加了比赛的丰富性、含“诗”量。
乐看文创作品爆款不断
传统文化可以加持,李乐观利用业余时间,在文旅文创行业开辟新阵地。他开始和深圳一家文化公司合作,文创作品爆款不断,经他策划的“全球深商大会·尺八音乐会”还被央视进行了报道。
几年前,山西第二届旅发大会开幕式,李乐观的文化创意——大型实景演出《尧想》,最终变成了现实。该演出从现代的创意理念出发,以点、线、面的空间构成方式,最大限度拓展表演功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以华门景区为载体,在不同区域、不同空间配置专业舞台特效灯光设备,通过光与影、明与暗的远近关系,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呈现;紧接着,深圳大学迎新晚会,由李乐观撰稿的主持词受到校领导的高度赞扬;深圳市南山区庆祝特区成立40周年庆典晚会、深圳市非遗文化周、中央民族乐团上善若水音乐会等,李乐观的文创作品构思精巧,可圈可点。李乐观坦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文化创意的灵感都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池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正是有了这“源头活水”,文化创新才永不枯竭。
乐读《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乐观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和《论语》结下不解之缘,他主讲的《论语100问》短视频系列,还被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推广。
李乐观说,孔子用微言大义贯穿了中华文明的血脉,用一座思想丰碑奠定了民族的精神与性格。《论语》这部散发着孔子体温的经典,让自己触摸到了不一样的时空。在这部经典里,李乐观读出了先贤的智慧,也读出了生命的快乐。
李乐观曾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文章中写道:星移斗转,万事开头难。解读经典,绝非想象中那般简单。既没有学者的加持,更没有专家、教授的光环,作为一名普通企业员工,竟敢去触碰《论语》这样的儒学元典,我的内心也发生过动摇,但挣扎与彷徨只是一瞬,“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的一句话,让他很快坚定下来。
李乐观利用业余时间解读《论语》,他发现,解读《论语》不仅是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校雠群籍,推阐大义,为搜寻那些年代久远的草蛇灰线,梳理出钩沉辑佚的典章名物,努力还原孔子生动鲜活的时代背景、历史价值、谈话语境以及神情。李乐观每天至少要拿出两三个小时梳理,有时碰上难解的章节,久久找不到突破口,也不愿轻易放弃,冥思苦想,朝夕不忘,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以致患上了“魔怔”。“一天夜里,我梦见了孔子的几个弟子,兴奋地与他们交流、论辩,那个困扰多日的难题竟然迎刃而解。我在睡梦中狂奔、呼喊,被惊醒的妻子以为我精神出了问题。”李乐观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乐此不疲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有朋友问李乐观,如何处理工作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冲突问题。李乐观说:“我认为两者并没有直接矛盾,化繁为简,统筹兼备,合二为一。比如主管营销工作,便将重要客户邀请至我的‘乐读论语’群,每天可以隔空对话,既增进了友谊,又促进了交流,看似解读经典占用了时间,但客户并没有因为见面少而感到生疏,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左手文创,右手论语。今年伊始,受焦作师专文学院邀请,李乐观开设了“文创产品设计”“论语”等专业课,让传统文化之风吹进大学校园。
李乐观致敬经典,也感谢经典,经典对人的塑造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还是打开优秀传统文化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从此,便可在广阔的文化草原上策马飞奔、自由驰骋。孔子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个“命”是时代的赋予,是根植于内心的使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有“当仁不让”的使命感,也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心,不问结果,努力前行。
左上图 李乐观。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