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1月01日
10号叠彩洞
□ 王保利
当你在崇山峻岭的云台山叠彩洞中穿行,心里无不为之震撼,惊呼这举世奇观。忽明忽暗的转换中,闪烁出人间奇迹;珍珠般的串连中,凸现着精神圭臬。
20世纪60年代起,一支由修武县人民组成的“愚公修路队”,历时20余年,在猴难攀、鸟难飞的悬崖峭壁上,打通了一条总长4800多米、由19个隧道组成的盘山工程——叠彩洞。首尾相连,重叠而上,如巨龙般盘绕在巍峨的太行山上。
岁月如流,人生如寄,眨眼40多年过去了,那光辉的影像仿若在眼前。
一
但凡去云台山茱萸峰景点,或去一斗水村的游客,都要穿越叠彩洞。我来过几十回云台山,去过五次一斗水,一回回在叠彩洞里畅想,一次次在叠彩洞里感慨。不知怎么,虽说曾写过两篇关于叠彩洞的文章,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抒发不尽自己的情怀。
仲夏五月,榴红似火,我在云台山黑石岭的云庐民宿偶遇李峰老人,听他讲述了参与修建叠彩洞的故事,仿佛从黑黢黢的叠彩洞里出来,心中如映入阳光般豁然开朗。
那是一天晚饭后,我和爱人散步到云庐民宿,一位老人坐在吊椅上看到我们,立马递过来老家的问候:“吃过饭了没有?”职业的习惯,我见到陌生人就想聊聊,便回答着与老人坐在一起。
夏夜,山里静美,月光洒在老人清瘦的脸上,那双眼睛明亮而有神。老人说自己除耳朵背外,浑身没一点毛病,从来不吃药。“这真不像88岁的老人。”我与爱人慨叹。当聊到叠彩洞与一斗水村原党支部书记郭麦旺,李峰老人更是来了精神,我也为能再写一篇叠彩洞的文章而欣喜不已。
正当我深入了解叠彩洞的具体情况,天空突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我赶紧扶着老人从吊椅上下来,送他进入小院。
虽然有些遗憾,但也算为《10号叠彩洞》这篇文章起了个头。
二
夏至时分,时隔一个月,我们又来到云台山赏风景、避暑热。爱人知道,我是想再次见见李峰老人,就像一段时间不来云台山甚是想念一样。思绪在叠彩洞里,随着车行,曲曲弯弯,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萦绕着。
晚饭后,我们径直去拜见李峰老人。老人依旧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只是这次不是坐在吊椅上休闲,而是半躺在院门口的躺椅上。他看上去比上次见时更消瘦一些,也没有上次精神。他的老伴、85岁的马秀云老人道出了原委。老汉不服老,每天依旧到菜地和果园干些农活,家人说歇歇吧,他就是不听。前些天,他在田里跌倒闪了腰,到市里医院住了几天。这不,才出院四天,他又下地浇菜了。他打断老伴的讲述:“你别瞎讲,俺没那么娇气。”
得知老人刚出院,我便不想再打扰了。老人爽快地说:“没事儿,恁在这里凉快吧。”于是,我才掏出本和笔,记录下那难忘的峥嵘岁月。
修建叠彩洞,光靠一斗水村的人那咋会中,当时是举全县之力。另外,外地的能工巧匠也被抽调过来,李峰老人记得有林县(今林州市)的老杨、辉县(今辉县市)的老庞、驻马店的老薛,都参加了10号叠彩洞的修建。有资料显示,1977年至1986年,修武县共计8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叠彩洞的修建,涌现出郭麦旺、张有辰等英模人物,其中23名筑路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斗水村记着他们,叠彩洞记着他们,成千上万的旅客都应记着他们。
当时,李峰老人在修武县岸上乡(现云台山镇)工作,他被抽去修10号叠彩洞。政府一声呼唤,他给媳妇说了声,就上了工地,这一去就是一年多。
那时条件真叫艰苦:刚开始都是人工打炮眼,一人扶钎,一人抡锤,大锤差不多有5公斤重。没有机械,大家想法改造;没有炸药,大家自行配置。山洞渗着水,大家还是打地铺睡觉;没有电,只能用蜡烛、煤油灯照明。下雪天也坚持开工,不愿意耽误工期。山里冬天特别冷,就生堆柴火取暖;几个月没离开过工地,都没洗过澡。“张有辰可有本事了,那时在没有先进仪器的情况下,人家测量得分毫不差……”李峰老人说。
在修10号叠彩洞时,李峰与郭麦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修洞结束后,李峰夫妇和郭麦旺在乡里的照相馆拍了张合影,以作纪念。
“现在照片还有吗?”我好奇地问。马婶说:“有,我在箱里存放着呢。”说着,她颤巍巍起身去屋里取照片。我说进屋看一眼就行。马婶劝道:“你别去,屋里热,恁在外面凉快吧。”山里人,时刻想着别人,淳朴之情如夏风,拂过我的心田。
这时,李峰老人的大闺女插话道:“恁老一辈人修洞辛苦付出,俺当时也参加了铁姑娘队。上山给你们做饭,然后送到工地。没有路,深一脚浅一脚,也吃了不少苦。”闻之,作为同龄人,我向她投去赞佩的目光。
说话间,马婶拿着影集出来了。翻到那张珍贵的照片,借着灯光,马婶指着给我说:“左边是麦旺,中间是我,旁边是老李,我当时是大队妇女队长。”照片上方标着红字:岸上乡老干部:郭麦旺、李峰、马秀云合影留念。下面落款时间为:2010年11月26日。
凝视着蓝天白云布景中的三位慈祥老人,我将他们定格在镜头中,留存在深深的敬仰之中。
“有一年,我与老伴去一斗水村找麦旺,俺想他了!”李峰老人接着讲述起来,“谁知到了一斗水村,麦旺老伴说:恁来晚了,麦旺前年走了。当时,俺愣怔了,恨自己咋不早来,再见老伙计一面。”说罢,老人缄默不言,我察觉到他陷入自责之中。
马婶见状,给我说:“老李心重,回来后他让我买了好多东西。第二天,俺俩又去一斗水村祭奠一下麦旺好兄弟。俺俩在他遗像前坐了老长时间,给他扯了这些年乡村发生的变化。”
李峰老人抚触着照片说:“这些年,俺想麦旺了,就拿出这张照片看看,给他说会儿话。”
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月光洒在照片上,熠熠生辉。
我翻着这本厚厚的相册,它记录着李峰老人不同时期工作的场景以及他家人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话语离不开10号叠彩洞。老人告诉我,10号洞长297.7米,雅名叫“宝旌耀金”,在19个洞中,长度位列第五。可见当时修建时的难度。
如今,来参观的游客都会陶醉于一斗水村的大美风光中,可遥想当年,一斗水村确实是难。它位于河南与山西交界处,曾是明清以来商旅歇脚的驿站。几十年前,对于在此生活的百姓而言,山,却是制约他们生存的沉重阻碍。
没有出路,生存难,发展更难。修路,修一条下山的路!1966年,时任一斗水村党支部书记郭麦旺提出修路计划,得到村民一致响应:“我们尝尽了道路不通的苦头,宁可干死、累死,绝不困死!”
为改变一斗水村交通闭塞的状况,郭麦旺带领全村老少肩挑背扛,开山修路。在各方人员的帮助下,历经20多年的艰辛,终于修通了一条长20余公里、有19个山洞的穿山路,圆了一代又一代山里人“天堑变通途”的梦,为深山古村的腾飞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云台山景区开发建设后,那19个盘山隧洞实现华丽转身,蝶变为风光无限的叠彩洞,被称为“林州有个红旗渠,修武有个叠彩洞”,被赞誉为“中国少有、世界罕见”。
重走10号叠彩洞,让人明白,唯有负重再出发,才能无惧艰难险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一斗水村,见到现任党支部书记王勇,他深有感触地介绍,随着云台山旅游产业的兴旺,村民有的靠开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有的通过林果业或者卖小米、核桃、木耳等土特产增加了收入,腰包都鼓了起来。
一斗水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里,体验大山里的安静和闲适。尤其是深秋时节,自驾游客来到叠彩洞景点,观人工奇观、赏红叶胜景,领略群峰竞秀、云蒸霞蔚的大美太行风光。
叠彩洞,一部用双手和钢钎镌刻的传奇,一首用精神和意志书写的史诗,激励着一代代人谱写更加壮丽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