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1月01日

邂逅“岐黄”药草香

□青蕊儿

10月26日,我市“首届中医药文化周”在龙源湖北广场正式启动,吸引了全国近百家涉及中医诊疗、康复、中药制作等多元领域的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参加。通过中医专家义诊、中医特色诊疗、中医药文化科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丰富的形式,为全市人民展示了一场异彩纷呈的中医药文化盛宴。

“传承岐黄薪火,守护健康你我”是这次中医药文化周的主题,我有幸作为企业代表参加此次启动仪式,与中医药多年的情愫在此刻得到再次碰撞。

我自小就是一个身体羸弱的孩子,跟暗褐色的中药汤水结下化不开的缘,直到14岁进城读书,才跟那些苦苦的中药告一段落。

2017年的秋季,我着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泥魂》,这是一本讲述清朝晚期紫砂艺人传承紫砂艺术的传奇故事,穿插着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两辈人之间的爱情纠葛,自然也少不了国恨家仇。

中华五千年历史浩瀚,岐黄文化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滋养着华夏儿女的身心健康。中原是岐黄文化的发源圣地,我们的家乡——古称“怀庆府”的焦作是中药材资源集聚的天然宝库。她位于北纬34°48′~35°30′,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她独特的地域禀赋,不仅气候温和,降水量适中,而且土质肥沃,是小麦、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和地黄、山药、菊花、牛膝等“四大怀药”名贵中药材的适宜种植区。

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是被这片土地上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所吸引,于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今焦作市山阳区中星街道李贵作村结草为为庐,长居20余年。

20余年间,他往返于太行、王屋之间,挖井采药、炮制草药、悬壶济世、造福黎民,并按照自己施药救人积累的宝贵医疗实践以及自先唐以来的医药典籍和众多民间药方,著作完成了《千金要方》《千金冀方》和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中国颜色,东方本草。在中草药鉴赏区,我了解到,在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18817种中药资源。它们按道地药材产地划分为西药产区、北药产区、关药产区、藏药产区、怀药产区、淮药产区、浙药产区、川药产区、南药产区等11个产区。

百年前,这些药材输送全靠手推车、驴车卖货,形成了各自的“帮派”体系。而我们怀庆府“怀商”的崛起在明清,是以经营“四大怀药”起家,并以经营“四大怀药”为主的怀庆商帮,也是中原历史上唯一一个地域商帮和行业商帮。

“济世慈心”是咱们怀商的情怀,“天下一家”是咱们怀商的胸怀。传统的文化从不缺传承的存在,怀商亦如此。从怀庆药帮形成到开遍大江南北的怀商老字号,从明朝末年怀药销售规模形成到清朝享誉海内外,从战火纷飞陷入三尺冰地到新中国枯木逢春,怀商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日益壮大,“四大怀药”飞跃成为我省地域品牌特色农产品,其文化也成为我家乡的“金字”城市文化招牌。

在这次市首届中医药文化周上,现场把脉、艾灸理疗、品养生茶饮、制作手工香囊、学习中医药日常知识……这俗世的“烟火气”与中医的“药草香”就这样深情邂逅,“岐黄文化”零距离走进人们的生活,惊喜不断。

望着川流不息、热闹非凡的市首届中医药文化周活动现场,我感慨万千。在这里,岐黄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四大怀药”产业强链延链创新链结出的硕果让人精神振奋,传承与创新的凯歌在高昂奏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岐黄文化一定会在新时代背景下勃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而新一代怀商人更是秉持“天下一家”的胸怀将怀药产业发扬光大,享誉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