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25日
霜降过后天转冷作好保暖护健康
本报讯(记者梁智玲)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一说,这意味着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焦作市首席科普专家、省健康科普专家张绍均提醒,这一时节降温明显,昼夜温差大,老年朋友尤其应注意保暖,日常饮食以除秋燥平补为宜。
前几天的突然降温,让人感受到了冷空气的威力,很多老年人都穿上了棉袄。“这几天穿上了棉袄,晚上也盖上了冬被,我还觉得冷,有感冒的症状。”今年74岁的邓阿姨说。张绍均说,此时正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昼夜温差较大,抵抗力弱的老年人较难适应。这一时节,感冒、发烧以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发病增多,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等进入高发期,老年人应当避免“秋冻”,重视防御秋寒。除此之外,霜降时节,气温骤降会刺激血管,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规律服药,做好保暖工作;冷空气还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让人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老年人外出登山、欣赏美景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感知,适当加衣,做好保暖工作,切不可逞强。
每到深秋时节,总有一些老年人会出现脾胃不适,主要表现是畏寒、食欲不振、胃部冷痛等。霜降时节,秋燥与寒凉同时存在,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应将除秋燥和进补放在同样的位置,均衡调理。张绍均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可适度吃点健运脾胃的食物,如山药、小米、莲子肉、芡实、白扁豆等。同时,还应注意预防鼻咽干燥、皮肤瘙痒、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状,平时可以多吃花生、杏仁、百合、蜂蜜、银耳等。日常生活中,用平补的食材煮粥,以多补充水分为原则,尽量顺应时节,多食用应季水果、蔬菜,讲究营养搭配,注重均衡饮食。
霜降过后,草木枯黄,落叶缤纷,万物萧瑟,易让人患得患失,情绪低落甚至悲伤抑郁。张绍均说,环境很容易影响人的情绪,老年人调节能力差,严重者还易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因此,这一时节,老年人要注意防“秋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趁着秋高气爽,登高望远,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调好心情防悲秋。同时,还可以通过慢跑、散步等方式强身健体、舒缓情绪。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平和的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