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25日

稻香盈秋

□ 杨应和

金秋十月,万顷良田,尽染辉煌。饱满的稻穗沉甸甸的,低垂着头,仿佛在向大地致以最深的敬意。微风轻拂,稻浪翻滚,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与悠闲飘荡的白云交织成一幅乡村秋色画卷。

驻足于田埂之上,我目睹了收割机如钢铁巨兽般穿梭于稻田之间,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迅速被征服,袋袋饱满的稻谷则被细绳扎紧后,从收割机的怀抱中推出,轻盈地落在田埂上。老农满脸笑容,互帮互助,迅速将这些沉甸甸的收获搬到三轮车上,运往庭院晾晒,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机械化的高效作业令人叹为观止,我不由地想起往昔那些镰刀收割的岁月。那时,抢收抢晒的紧张与不易仍历历在目。烦琐的割、捆、运、打、扬等工序一环扣一环,往往需要数日的辛劳才能完成。晴朗的天空转眼就可能大雨倾盆,一旦天空不作美,便会让辛勤的劳作付诸东流。因此,每逢收稻季节,乡村处处是忙碌的身影,男女老少齐上阵,与时间赛跑着。

晨曦初露,父亲便早早起身磨几把镰刀。母亲则在厨房忙碌着饭菜,做好了就不时地催促我们弟兄三人起床吃饭。我们匆匆扒上几口饭菜,便拿起几捆陈年的稻草和中午的饭菜,前往屋后的小船。父亲熟练地撑船前行,而我们则忙着制作捆稻谷的草把子。船行至田头时,几大捆草把子也做好了,我们把草把子和镰刀往岸上拿。

一切就绪,开刀前,父亲示范了割稻的基本动作和注意事项。他迈开左腿,右手紧握镰刀,从左手抓住的稻谷根部精准地割下。一刀又一刀,稻谷被整齐地摆放在草把子上。待草把子满了后,再将其捆扎起来。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并肩作战,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收割工作。汗水与露珠交织在一起,浸湿了衣衫,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坚定与满足的笑容。

转眼间已到中午时分,烈日当空照。父亲招呼我们到停在田头的船上吃饭,吃饭期间,父亲看着狼吞虎咽的我们弟兄三人,对我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虽然腰酸背痛,但在父亲的激励下,我们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投入到下午的劳作中。

夕阳西下,我们趁着余晖将一捆捆稻谷用扁担挑到船上。父亲负责将它们在船上装好,直到装满整整一船。然后匆匆赶回家中,此时月亮已悄然挂在树梢上。凉爽的夜风拂面而来,带走了一身的疲惫。我们趁着月色,将一船船的稻谷从船上拖到岸上,叠成垛子。当最后一垛稻谷堆叠完毕时,一天的任务才算圆满完成。

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我深刻地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每一粒米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农人辛勤汗水的结晶。自那以后,我更加珍惜粮食,从来没有再浪费过一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