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10日
陈天庆:
用智慧和勇气传承太极拳
本报记者 赵改玲 本报通讯员 崔新娟
个人简介
陈天庆,1986年出生,是从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世家到国际舞台的太极使者,是从传统的陈式太极拳小架到创新“陈式太极小架精要十三式”的太极名家。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陈天庆不仅在国内外多地传授太极拳,还通过网络平台普及太极拳知识,为传承和发展陈式太极拳小架作出了卓越贡献,让这一中华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他先后获得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物”“太极拳国内宣传推广先进个人”称号。
奋斗故事
陈天庆自幼便受到家族太极拳文化的熏陶,他的父亲陈执刚和二伯陈清环都是陈式太极拳小架的代表性人物。
“小时候,每天4时就要起床练拳,那时候真的很难坚持。”陈天庆道,“但慢慢地,我体会到了太极拳的魅力,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修身养性。”
每当晨曦初露,村里的人们便会在房前屋后,伴随着鸟鸣虫唱,缓缓展开太极拳的架势。陈天庆自幼便浸润在太极拳的浓郁氛围中。6岁起,他便跟随父亲开始习练家传拳术,模仿着那些看似简单却又深奥莫测的动作。父亲见他如此痴迷,便对他说:“太极拳不是简单的一套拳法,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里面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
从那一刻起,陈天庆更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刻苦练习,从最基本的站桩、云手学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汗水的浇灌下,他的拳法日益精进。而真正让他技艺突飞猛进的,则是二伯的悉心教导。
“我从小看着父辈们练拳,觉得太极拳不仅仅是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陈天庆回忆道,“二伯对我要求特别严格,一招一式都要求我做到精益求精。他常说,太极拳是修身养性的艺术,不仅要练好拳法,还要修炼心性。”
在二伯的指导下,陈天庆系统地学习了陈式太极拳小架及多种器械的使用方法。他勤学苦练、潜心钻研,逐渐在太极拳领域崭露头角。然而,他深知作为一名太极拳传人,不仅要技艺高超,还要承担起传承和发扬光大的责任。
为更好地传承和推广陈式太极拳小架,陈天庆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他不仅在技艺上不断精进,还积极参与各种太极拳比赛和交流活动。
2011年,陈天庆开始对外传授陈式太极拳小架,并先后在广东、深圳、广西、宁夏、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开设拳馆。他的教学风格严谨而又不失灵活,深受学员的喜爱和尊敬。
2016年,陈天庆受邀来到北京传拳,并创办了北京天庆太极院。作为院长兼总教练,他全身心投入到太极拳的教学和推广工作中。他根据学员的不同基础和需求,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帮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精髓。同年,陈天庆作为中国武术队的一员,参加了意大利Tocati传统艺术节。
陈天庆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教学视频,让更多人能够在线学习太极拳。据统计,每年有近2万人通过线上平台学习陈天庆的太极拳课程,累计观看量超过100万人次。
未来展望
如今,陈天庆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太极拳传承之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太极拳文化的精髓和内涵,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太极传奇,为太极拳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上图 陈天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