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06日
不一样的《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子曰:“吾自卫反(1)鲁,然后乐正(2),《雅》(3)《颂》(4)各得其所。”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乐得到厘正,《雅》《颂》各自归于它们本来的位置。
【解析】
本章讲述孔子自卫返鲁后,对于保存礼乐文化所作的贡献。
(1)反,同“返”。
(2)乐正,指对音乐及其舞蹈的厘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乐章,即使用场合的确定;二是正乐音,对音调、节奏都给予符合功能的定位。
(3)雅,指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与《十五国风》采自各地的民歌不同,《雅》多为贵族文人所作。
(4)颂,用于宗庙祭祀,赞颂先祖功业的乐舞歌辞,节奏缓慢、气氛庄严肃穆,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等,共40篇。
《孔子世家》载,前484年,在外漂泊14年之久的孔子回到鲁国。在历经坎坷、四处碰壁之后,他终于看清了当政者伪善的面目。伴随着老年的来临,孔子更像是一支残年的风烛,而即将一同熄灭的还有他积极入仕的念想。晚年的孔子将所有精力放在了授徒讲学和整理、恢复礼乐文化上。由于鲁是周公的封国,素有“周礼尽在鲁矣”的美誉。
前544年,吴国的公子季札访鲁,并请求观看西周的乐舞。当为他演唱《大雅》时,季札说:“多么和美啊,婉转曲折而刚劲有力。”为他演唱《颂》时,季札又赞叹道:“真是美极了!五声和谐,八风协调。”这件事表明在当时的鲁国仍然保有礼乐之盛。不过,随着礼崩乐坏,鲁国也相继出现了“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等诸多僭越的行为,与其礼乐之邦的名声相去甚远。孔子作为西周文化的代表,以维护、保存礼乐制度为己任,面对当前的乱象,他厘清扶正,责无旁贷。那么,孔子为何要从《雅》《颂》入手,这与他整理《诗》中的《雅》《颂》有何不同,又有着怎样现实的意义呢?后世的荀子给出了答案,《荀子·乐论》记载:人不可能不快乐,快乐也不可能不表现出来。但这种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发生祸乱。古代的圣王厌恶祸乱,所以创作了《雅》《颂》的音乐来引导他们,使歌声快乐而不淫荡,歌词明理而不花哨,音律婉转或舒扬、繁复,或简约、清脆,或圆润、停顿,都用来感动人的善心,让那些邪恶之风没有土壤。这是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原则啊!
(第2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