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6日
精装的朋友圈
□四 月
你发朋友圈吗?是不是美美的图片配上诗意的文字。近日,“毛坯的人生,精装的朋友圈”成为热议话题,网友纷纷晒出暑期出游的毛坯人生和精装朋友圈的对比,巨大反差让人笑喷。
一位朋友去新疆,很大的行李箱,在没有电梯的火车站拎上提下,30多个小时的火车,累得头发凌乱、小脸蜡黄,进疆就流上了鼻血,但朋友圈只字不提路上的艰辛,而是一脸陶醉的照片和“感受西域”的文字。可可托海远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内,偏僻又荒凉,为朋友圈有好的图片,她在大太阳底下不停地跳跃,在贼凉的额尔齐斯河水里赤足走来走去,九宫格终于配够了满意的照片,文案抓来《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里的歌词: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又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因此有了“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说法。但这个季节虫子巨多,很容易钻进衣裙,湖边的风又大,吹得人站不稳,分分钟吹成脑震荡,但朋友圈图片文字不漏一丝痕迹:没白活!赛里木湖去了。
朋友带娃去北京,想让孩子早点了解首都、了解历史。谁知道全国的父母都是这样想的,地铁站、故宫、长城,哪哪都是人,鞋都被挤掉了。天不亮,薅起还没睡醒的孩子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路灯下都是拉着孩子往前跑、往前挤的大人。层层人墙,孩子什么也看不见,她越过众多的脑袋拍了几张升到高处的国旗,发朋友圈:映着清晨第一缕阳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反观自己刚结束的川贵之旅,朋友圈也是字字珠玑、条条精彩。有刚到成都吃火锅的“我爱滚烫人间”到“盖碗茶配变脸”,从“一门三苏”的眉州,到“佛里佛气”的乐山,还有重返贵州的“别来无恙”“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真实际遇只有自己知道。
到成都的第一天晚上,当地朋友设宴吃火锅,面对这一锅红油沸腾的“滚烫人间”,激动得我半夜睡不着,所有的食材都变成了辣椒,在胃里燃烧翻滚。窗外的成都探进灯光,看我辗转反侧。
在三苏故里的眉山,由于岷江和青衣江穿境而过,又时逢几天下雨,蚊子特别多还特别热情,一下午就给胳膊、小腿发二三十个红包,而且不敢挠,越挠越痒。湖北来的小男生说:这里的蚊子光咬外地人,不咬本地人。我说给服装店的服务员,她“呲——”就笑了,说也咬我们,我们有法器:驱蚊花露水。朋友圈可不能发这个,发了个窗外的岷江:我在眉山有个家。
后来移驾贵州毕节百里杜鹃景区的一个小村子避暑,周围山色葱茏,云雾袅袅,门前一条小河,水清且浅,终日水声“淙淙”。三四头黄牛和两三匹马在河边悠闲地啃草,还有一群大白鹅在水边喝水梳理羽毛,顺带欺负身旁的三只灰鹅。有一天我们看了一下午白鹅,直到天色暗下来,主人把它们赶回家。我的朋友圈是:我们向往的田园。现实是那里太偏僻,不通公交车,网约车司机也不愿意往那里拉人,我们只好待在那里,不得不好好感受一下田园。
生活充满变数,何况一场陌生的旅行。当我们长途跋涉,顶着酷暑炎热,千辛万苦地站在向往已久的风景前,那种美和震撼,让我们感觉一切付出都得到了回报,一切狼狈不堪都不值一提。何况“报喜不报忧”自古就深植于中国人的骨子里,所以我们愿意把好的一面,展示给朋友圈里的亲人、朋友,让他们分享我们旅途的新奇和快乐;我们刻意屏蔽的狼狈和艰辛,是让他们少些担忧和牵挂。也有人说:朋友圈是发给未来的自己看的。多年后回头看,那些美美的照片和照片后的真实故事,全都是我们珍贵难忘的回忆。
“再颠簸的日子,也要闪亮着过。”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有这样一句台词深得人心,一如毛坯的人生,向往着精装的朋友圈,全力奔赴,生活自会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