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3日

赵屯村的新容颜

□贺新花

与马村区演马街道赵屯村的相识,始于8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

摆脱贫困,这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起初的半年多时间,我几乎天天泡在村里,周六周日也很少休息,有几次甚至加班到深夜。

当时,我所在的单位分包帮扶马村区两个行政村,一个是安阳城街道的上刘庄村,另外一个就是演马街道的赵屯村。对于这两个帮扶村,除了一个村派驻一名第一书记长期蹲守外,还有就是每周二是扶贫蹲点日,在这一天,全体帮扶责任人进村扶贫。

上刘庄村是省级贫困村,贫困户数量多,所在单位的13个中层以上干部每人分包4户贫困户,其中1人分包了5户。赵屯村相对要好一些,贫困户数量少,只是派驻了一名第一书记。

一个微风轻拂的夏日清晨,根据扶贫工作需要,所有帮扶人员来到赵屯村,这也是我第一次走进赵屯村。

从资料上看,赵屯村共有208户、960人、100余亩耕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豫北小村。

中原村庄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布局稠密,总是一个村庄挨着一个村庄。我们的车刚过演马街道亮马村,向西一个转弯就看到了赵屯村。

正是草木茂盛的季节,满眼都是郁郁葱葱。

通村道路狭窄,夹在两块玉米地中间,两旁高大竖直的玉米秆使得原本狭窄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狭长。车有些颠簸,路面已经有了坑洼。

进村后左拐,就看见赵屯村村委会大院。大院前有一块空地,空地上是几座倒掉的老房,堆积有折断的黑色木块、钢筋裸露的预制板和其他一些破破烂烂的东西。虽然房子倒了,但还可以看出房子的雏形。倒掉的房子上和周围的土堆上生长着高高低低的杂草。村内路旁不是杂草丛生就是随手扔掉的塑料袋、纸屑等垃圾。

村委会坐北朝南,是一个三面平房围成的不大的小院。院内路面没有硬化,房屋陈旧,墙面斑驳,四下瞅瞅,看不到生机。从村委会出来,可看到散落村里的民房,向北一条不宽的土路通向演马街道,这就是赵屯村。从此,这个村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一个偏僻的小村,原始、落后。

时隔8年,当我跟随马村区文联采风团再一次走进赵屯村的时候,又是一个万物葳蕤的夏天。站在村口远远望去,一个现代化田园风光的村落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惊诧于赵屯村的巨大变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8年时间,赵屯村不仅走出了贫困,还建成了美丽乡村。

通村道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彩色柏油路,路旁的玉米地用一米高的竹篱笆墙与道路分开。竹篱笆墙,多么富有诗意的创意。村内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铺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家家门口规划了小菜园。原来破旧的墙壁粉刷一新,墙上那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让人眼前一亮。孩子们的笑声不时从新建的游园广场传出来,古色古香的亭台里,有几位老年人在拉家常,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农过上了城里人的舒适生活,轻摇蒲扇享受着自然安静的悠闲时光。

我问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高兴地说,现在家里用的厕所是水冲式坐便马桶,吃的是自己种的蔬菜和水果,一年四季,出门就可以看风景,现在的生活真幸福。

向北通往演马街道的小路,现已变身为宽阔干净的柏油路,路两旁开满了争奇斗艳的格桑花。看到这些随风摇曳的花朵,我想起了在雪域高原初见格桑花的那分喜悦,想起了在圣城拉萨随处可见的格桑花。今天中原大地的一个偏僻小村,村头竟然也开满了神奇美丽的格桑花。

站在赵屯村高处眺望,周围可见一大片蓝色的海洋,勾勒出别样的乡村原野风光。这是赵屯村的光伏农业基地。

原来,脱贫攻坚战开始后,村两委创新工作思路,经过多方努力,青岛光伏农业项目落户赵屯村,土地全流转。这个项目,给这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村赋予了巨大的发展潜能,使赵屯村走上了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

“光伏+农业大棚”,上发电,下种植,一举两得。

村里的残疾户马凤梅家无劳力,每到农忙时节,6亩土地的耕种是个难题。自从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每年每亩土地租赁费收入达到1050元,每4年增加50元,现在足不出户就有了农业收入,再也不用为种地发愁了。

光伏太阳能板下边,建成了160座日光温室大棚,棚内种植瓜果蔬菜。有条件的村民可以租棚种植,没有条件的村民可以就近上班,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既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光伏项目不仅使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为村集体注入了经济活力,使村两委有能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有能力进行村容村貌整治。

徜徉在村中美丽的游园广场,悠然看见公园旁茁壮生长的玉米秆,我像一位农人,尝到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我像一位旅者,远离喧嚣走进自然,看到了既像城市又明显区别于城市的别样风光。

在农家小院前,我看到一排苍翠的海棠树,近看累累的海棠果清亮饱满,有些已经略带粉色,像一张张笑脸在微风中荡漾。

在中草药试种基地,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诱人的青绿,仿佛还看到了娇嫩的花朵,这些花朵更像赵屯村人脸上绽放的笑容。

赵屯村,是演马街道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光伏农业项目、白芍中草药项目、街心游园、文化广场、灯廊夜景、竹篱笆桩以及绿化美化和乡风文明建设,都有自己的特色,让村民不出村就可观景,走出家门就有地方休闲散步,将诗与远方搬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无独有偶,曾经帮扶的上刘庄村,是安阳城街道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现在已经按照自己的“土味”特色,建成了别具一格的美丽乡村。

赵屯村和上刘庄村,绝不是个例,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一个个新农村正在蝶变,一个个实现了华丽转身。这里,有水、电、路、气、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的对口帮扶;这里,有村民想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和农村领头雁的带领。一个个乡村的振兴,饱含了帮扶单位的心血,承载了生生不息的梦想。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乡村已经成了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小园香径漫步,不禁浮想联翩。赵屯村的历史据说与神话人物二郎神杨戬和财神赵公明有关。

有关二郎神的神话太多太多,从劈山救母的故事,又延伸到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话说十几个火红的太阳挂在天上,大地干涸,草木不生,二郎神成为追赶太阳的英雄,他用两个大筐挑着十二座山峰,每撵上一个太阳就将其压到山下。当他走到赵屯村时,感觉脚部不适,忙放下担着的两个大筐,脱下飞虎鞋。原来,鞋里不知什么时候进了一粒小石子。他便把小石子倒了出来,谁知从鞋内倒出的小石子见风就长,顷刻间就变成了一座小山,而且这个小山还在继续疯长。二郎神见状,不慌不忙地从他挑着的一座山上拔下一棵桃树,作为木橛子钉在上面。随即,那座山不再长了,这就是后来横亘在马村区北部的九里山。

二郎神担山撵太阳去了,他所钉的桃木橛子被云游到此的财神赵公明发现了。这时,桃木橛子从木头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柱子,赵公明喜不自禁,便守着金柱子居住了下来。后来,四方百姓纷纷到此烧香祷告,祈求财神保佑发财。赵公明受到香火供奉,便用神斧将金柱子砍成碎块,赐于众人。因为财神赵公明在此居住过,人们便将此地称为赵屯。如今,赵屯村北的九里山几乎夷为平地,神话故事成为躺在书本里的传说。

在赵屯村、在马村区的历史上,还有着众多革命功臣的记载。绿树掩映之中,一块庄严的烈士纪念牌和牌子后边的烈士纪念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英雄崔福炎的安息之地,牌子是马村区人民政府2021年12月设立的,排序54号。看到烈士陵墓,让我想到了脚下的这片红色热土。我们脚下的土地,抛洒过烈士的鲜血,经过风雨,经历沧桑,遭受践踏,饱受磨难,我们拥有的是无比珍贵的土地,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土地,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相传的命根子。所幸,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脚下的土地开始变得肥沃,眼前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