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3日
黄司令领咱闹翻身
——记太行军区第八(四)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
□吉怀儒 吉鸿宇
①
②
黄新友,原名邓新友。1909年生,广西凌云人,壮族。1929年,黄新友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黄新友先后任红7军第19师55团排长、红3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陕甘支队作战参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股长。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战时期,黄新友任八路军第129师771团参谋长、师教育科长,八路军总部直属队教导队队长,第129师新1旅1团团长、副旅长,太行四分区司令员(驻山西平顺)、八分区司令员。
黄新友先后参加过七亘村与香城固战斗、百团大战和林南战役,率部奔袭长治日军机场,指挥了道清战役、安阳战役和解放焦作暨各县城战斗(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四分区(原八分区)司令员,指挥了豫北战役和解放温县等战斗。1947年8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副司令员,南渡黄河,开辟豫西根据地。建国后,黄新友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交通部副部长和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参与和领导我国军事交通建设,主持和领导河南的国防建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邓政委身边走来
黄新友父亲早逝,后其随母亲流落百色县城,因生活所迫,母亲将他和小妹送人收养。养父母靠打杂帮工为生,养父疼爱黄新友,1920年送他入城内小学读书,3年后养父病故,他被迫辍学。黄新友先后当过督察局差役、轮船上的帮厨、货栈的学徒。1929年参加县店员工人工会,参加革命活动。
1929年10月,邓小平和张云逸率领广西警备第4大队和教导总队进驻百色城后,黄新友是工会骨干,后成为工人纠察队队员,参与保卫城市,为创建红7军站岗放哨。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宣告成立。黄新友被第一批选送到红7军教导队培训,后到第1纵队特务连任班长,随军由恩隆县亭泗向桂黔边游击。战怀远、进贵州、守榕江,经受战火考验。第二年5月,红7军回师百色,收复右江沿岸各县,他在平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军部教导队受训,河池整编时任第19师55团2营5连副排长。第二年11月,红7军接连参加四把、长安战斗。此后,在半年时间里,黄新友与战友们转战桂、黔、湘、粤边界,先后参加了武冈、全州、江华、星子、梅花村等战斗,并升任排长。
1931年2月初,红7军与湘粤军4个团激战于梅花村,后转移乐昌河西岸。为摆脱强敌追堵,军首长决定全力抢渡,突破敌人防线,向江西苏区进军。黄新友被任命为尖兵排长,率先渡过河东,占领滩头阵地,掩护大部队抢渡。当邓小平、李明瑞率第55团和58团一部先行渡河后,大批粤军从韶关向乐昌扑来,张云逸率领未过河的部队被迫转移。黄新友为扫清渡河部队前进途中的阻碍,带领尖刀班奋力拼杀。同年4月,第55团和58团在江西永新会合,投入湘赣边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他在战斗中更加成熟、干练。曾任第55团2营管理员、军政治部宣传员、军直属党委组织干事等。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几天几夜没合眼,出色地完成作战任务。1932年2月,任第3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先后参加红7军北上和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抗日战争中屡创新功
1935年9月,黄新友任陕甘支队作战参谋。陕甘支队由红1军团、红3军团组成,彭德怀任司令员、毛主席任政委。
黄新友成为毛主席和彭老总身边的工作人员,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工作更认真更积极。次年5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股长,参加东征和西征的战斗。西征期间,他常随彭老总行动。战斗中,他随时掌握各战斗部队位置的变化情况,每当首长询问时他即准确提供,传达命令准确无误。
1937年1月,黄新友入延安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29师386旅771团参谋长,参加山西忻口战役。同年10月,386旅向娘子关以南挺进,先后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口和七亘村等地,打击进逼太原的日军。同年12月,黄新友任第129师教育科长,在晋豫冀边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开创抗日根据地。
1938年4月,黄新友任八路军总部直属队教导队队长,担负培训抗日干部的重任。7月,黄新友任第115师344旅688团参谋长,参加平汉路东的香城固、彭城、古山等战斗,特别是在香城固战斗中,全歼日军第10师团40联队一个加强中队,击毙日军大队长以下200余名,缴获山炮1门、92步兵炮2门、迫击炮1门。
1940年2月,八路军总部成立第2纵队,黄新友任第1旅(即新1旅)1团团长,率部消灭阎军独8旅1个团。不久,新1旅奉调林县任村以南地区,担负守卫豫北门户任务,转战太南、豫北地区。8月,黄新友率团参加“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1941年2月,黄新友调北方局党校学习,毕业后任第129师新1旅副旅长。1942年5月,他率部奔袭长治机场,毙敌100余名,焚毁敌机3架、汽车15部及汽油库2座,受到刘邓首长的赞扬。1943年3月,黄新友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驻山西平顺)司令员。5月至7月,粉碎日军对太行根据地的大“扫荡”。8月,率部参加林南战役,指挥西路部队作战9天,歼敌1000余名,拔掉敌据点80余处,给日伪第24集团军和新5军以重创,保卫了太行根据地。
战斗在豫北焦作地区
1943年9月,黄新友任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在豫北一带战斗4年多。他与焦作人民同生死、共患难,共同迎来胜利的曙光。
1945年1月21日至4月2日,黄新友率部参加道清战役,在武陟县小董与宁郭镇歼灭伪兴亚巡抚军、伪保安大队及顽军特务大部。之后,指挥部队横扫道清路以南、平汉路以西、沁阳以东广大地区的日伪军,先后拔除武阁寨、程封、徐营镇、郇封、中和镇等16处敌据点。道清战役共歼敌2500余名,基本完成开辟道清路两侧根据地的任务,受到中央军委的赞扬。
1945年6月,太行军区发起安阳战役。黄新友与张廷发指挥1支队(即太行八分区、七分区部队)打击水冶镇与曲沟之敌,激战5小时,全歼伪第1路第3旅旅部及第6团,俘伪旅长杜有桢。后配合3支队围歼日军士官训练队和伪军大队。同年7月4日攻取鹤壁集(今鹤壁市),歼灭伪第6方面军暂编第9师26团,攻占北唐仲、里塔、大湖、鹿楼集等据点。
1945年8月,太行军区第七、第八军分区组成道清支队,黄新友任总指挥。8月14日,黄新友指挥部队攻占博爱,全歼日军千岛中队及河南保安第1师83团800余名。接着攻克辉县、获嘉,8月底又解放武陟、温县,歼灭日军2个分队和伪军1000余名。9月8日,解放豫北重镇焦作市,全歼伪兴亚巡抚军及矿井队1500余名,受到太行军区和中央军委通令嘉奖。接着又解放修武、原武(1952年原武、阳武合并为原阳县),11月8日,攻克被八路军围困了两个多月的沁阳城,歼敌2000余名,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1945年10月,黄新友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地方减租减息和自卫反击作战。先后解放博爱、沁阳、孟县、温县等地。特别是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几次发起攻打修武城的战斗,成为人们传颂的话题。
1947年8月,黄新友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副司令员。8月下旬挺进豫西,先后参加了孟津县横水镇、横新公路及陆浑岭战斗,歼敌7000余名,解放宜阳、伊川、伊阳(今汝阳)、嵩县、栾川、洛宁等城镇,创立豫西第三军分区。当年11月至12月底,参加了伏牛山东麓战役,收复县城11座,创立豫西第五军分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黄新友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参与和领导了我国军事交通建设,为开拓我军的交通事业、为宝成铁路和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作出了贡献。1958年2月,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省经委和科委副主任,主持和领导了河南的国防建设。1963年7月离休(国家行政七级、1981年定为副兵团待遇)。
黄新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其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5年10月15日,黄新友在郑州病逝。11月14日,遵照黄新友的遗嘱,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及其亲属将他的骨灰由郑州运回百色,撒入右江,与祖国同在。
图① 开国少将黄新友。
图② 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新友。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