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3日
婆媳两代零彩礼的故事
□ 侯瑞芬
与丈夫相识,缘于表哥表嫂,也就是丈夫的亲姐姐和姐夫。
记得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夏日黄昏,由于单位组织全体人员参加义务劳动,故下班比较晚。已在一旁等候半天的表哥和母亲见我收工,就催促我去相亲。来不及换件干净点的衣服,就跟着表哥走了。
一
掀开表哥家的门帘,迎面坐着一位皮肤白净、眼睛大而有神,且散发着一丢丢气质的小伙儿,他没起身,也没与我打招呼,我只是羞涩地瞟了他一眼,与表嫂寒暄两句后就匆匆离开了。
刚走出小区门口,表哥就从后面气喘吁吁地追上来问:“小妹,咋样?相中没?”
我淡淡道:“长得还可以,就是有点不懂礼貌,不过看上去有点眼熟。”
表哥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再说。
次日上班,路上碰到高中时的同桌,谈起此事,她滔滔不绝地说:“咱们都是一中同学,文理没分班时我与他是同桌,他是理科班的,人家学习好,大学毕业后听说分配到外县了。”
我的心微微一动,也不再多说什么,分开后继续骑车赶往单位。
一天中午,我刚吃过午饭,表哥便带着他过来,将其留在我的宿舍后便找人聊天去了。我们尴尬地坐着,半天没有言语,为避免继续尴尬下去,我只好端来一盆水开始洗衣服,然后没话找话地我问一句他答一句,直到他告辞,中间也不知道都谈了些啥。
二
之后,每到周六下午,他就骑着自行车过来。他在临县一个乡政府工作,从他单位到我单位,骑自行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慢慢地,我们熟悉起来,当问起他第一次见面不懂礼貌的事时,他一脸坏笑地说:“我怕你嫌我个子低所以没站起来,其实从你踏进我姐门那一刻起,我就把你从头到脚看了个遍。”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相亲之前,他早已到过我家,且我父亲与他父亲是老相识,家里早已默认了这门亲事。
到了当年秋天,两家人便开始商量结婚的事。母亲请了两位木匠,开始在家做家具,我也翻遍了期刊和当时极难找到的国外杂志,选中了一款组合书柜,木匠有点吃惊,仔细看了多天,干了一个多月才全部完工。
至于结婚细节,都是双方老人定的。我俩都是姊妹六个,我是我们家的老幺,他是他们家的老三,双方父亲又都是老党员,对彩礼及旧习皆不以为然。母亲觉得我最小,想风风光光地把我嫁出去,也想要点彩礼以示身价。那时的彩礼实行三大件,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很少有赤裸裸要礼金的。一向清高的我随口拒绝道:“彩礼是不尊重女性的表现,有损我的自尊,我哥和我姐结婚不是都没要吗?咱家的规矩不能被我破了。”
结婚那天,我家的院子挤满了邻里街坊,大家都想看看新郎是何方神圣,竟然没出彩礼就能“拐走”侯家的掌上明珠和六平车的嫁妆,嫂子们更是愤愤不平,想尽各种办法为难新郎,一会儿让他唱歌,一会儿让他玩“小鸡叨菜”,难度最大的要数“狗熊吞球”。不知谁端来半盆清水,里面放一个乒乓球,让新郎把头探在盆里用嘴将球吸起,不准用手,新郎试了几次都没成功,若再不成功就得补上彩礼钱。眼看吉时快到,人们仍闹得不可开交,父亲沉着脸走近人群:“要啥钱哩,我是嫁闺女,不是卖闺女,都散了吧。”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有人趁机上前打圆场,而新郎则一把抓住我的胳膊拉上就跑。
婚后第三天,婆婆给了我100元钱,我俩如脱笼的小鸟坐上绿皮火车赶往西安。我俩登上西岳华山看日出、参观大小雁塔、华清池、兵练亭、兵马俑、碑林、古城墙等景点,感秦朝之伟大,叹大唐之奢华,品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
三
岁月如斯。眨眼间几十年匆匆而过,我的零彩礼和尊老爱幼,以及炒得一手好菜的厨艺赢得了公婆全家人的尊重,而我也在不知不觉间从媳妇儿熬成了婆……
2013年端午节,经同事爱人介绍,我带儿子去同事家相亲。不一会儿,一对夫妇带着一位身材瘦高、漂亮可人,衣着黑色镶金黄花边公主裙的姑娘进门。同事爱人给我们相互介绍后,我让儿子带着姑娘去咖啡馆聊聊,我则与姑娘的父母天南海北侃起了大山。也许是缘分使然,我们竟越聊越投机,待两位年轻人回来才停下来。临别时,我对姑娘父母说:“现在不封建了,让孩子们加个联系方式,接触一些时日再说,就看他们有没这缘分。”
节后,儿子返回郑州上班,我也继续日复一日的工作。一周后,我给儿子打了个电话,问姑娘的基本情况都知道不。儿子哈哈笑道:“没有。”“那你们聊了这么多天都聊些啥?”儿子说:“啥都聊,胡聊八侃。”我有点蒙,赶紧让儿子了解一下姑娘的基本情况和家里概况。
春节时,儿子假期回来后突然对我说不想去郑州了,想回来找个项目自己干,我心中大喜,因为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不想回来,我猜一定与那位姑娘有关,他们认识期间,听说姑娘还去郑州找过他。
春节假期后,儿子没再去郑州。姑娘在我市一家医院上班,离我家特近,我抽空会做一些好吃的,让姑娘来家吃饭,姑娘上夜班时,还会让儿子去送饭,眼看他们两情相悦,便打算选个良辰吉日,给两人办订婚宴。
四
2024年春,新房装修完工,但水电和燃气都还没有开通,我找到地产开发商老总和小区物业说明来意,老总听后非常重视,安排物业想尽一切办法赶在婚礼前完成这些基础设施。
婚前需要准备的事很多,我约亲家在酒店商谈婚前及婚礼间的各项事宜,亲家开明且识大体道:“您是主家,您说了算。”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准要彩礼。但我们也不要求您陪嫁,房子及装修、家居配置、车子等都由我们负责,且办房产证时还会将闺女名字加上。您看咋样?”亲家想了想说:“以后咱们都成儿女亲家了,不管咋办都中。”我说:“请您放心,我就一个独生子,也没个闺女,我一定会将儿媳妇当亲闺女对待。”大家哈哈大笑,举杯为证,此事就算定了下来。
婚前三天,同事爱人突然来访,东拉西扯半天才不好意思嘀咕道:“您亲家母说是否少拿点彩礼意思意思,因为亲戚朋友们乱嚼舌头,她有点抗不住。”我说:“要拿就多拿点,拿一点算咋回事?”她吃惊地瞪着我,不理解我其实是在虚张声势。晚上,亲家夫妇登门,我重申了尊重女性及我家规矩等一番大道理,亲家开开心心地回去了。
婚礼如期举行,我们请了一位资深主持人,亲戚朋友欢聚一堂,整个婚礼现场热闹非凡,一向矜持的我举着酒杯穿梭于人群之中,喜婆婆的架势至今想起仍忍俊不禁。
婚后第三天,我给儿媳转了些钱道:“结婚是每位女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要不落俗套,办得有纪念意义,咱们要把彩礼演绎出高境界、高情商来,你们不是早就想出去玩吗?去你们想去的地方吧。”
次日,小两口整理行装,开开心心地奔赴马尔代夫。
其实,真正的幸福不全是来源于物质,而是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请珍视这分淳朴和纯真,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出淡淡而持久的幽香。
如今,儿子不仅事业有成,儿媳还给我们生了两个宝宝,组成了人们羡慕的一个“好”字。一家人和睦而居、互敬互爱,我除了做一些家务外,空暇之余游弋于文字和大自然之间,享天伦之乐,感盛世华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