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0日

修武

宿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杨景鹏

云上院子。

岸上小镇。

溪山·山居美学园。

天空之院。

朴居湖畔。

有一种生活,叫“在修武住民宿”!

这里建成7个民宿集群,148家精品民宿,建成“一宿一貌”的岸上小镇民宿示范街区,修武县精品民宿数量占焦作全市的90%以上。

这里拥有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家、河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民宿4家,跻身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创建示范单位。

这里探索“民宿+农业”“民宿+文化”“民宿+体育”“民宿+康养”等新模式,推出云台冰菊、因恋玫瑰等50余种伴手礼,用“小民宿”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持续打造有特点、有温度、有故事的民宿IP,努力构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修武应势而谋,“宿”造未来!

坚持规划引领把牢产业发展“定盘星”

高起点、高站位规划对于旅游民宿发展至关重要。

修武成立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科学合理规划民宿产业发展,统筹决策民宿产业发展中的各类重大事项,赋予民宿产业更可持续的吸引力。

顶层设计赋能。秉持“无规划不设计”理念,先后邀请30余个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将先进理念融入建筑、文创、美食和运营等民宿开发的重点环节。突出“无设计不建设”,在民宿建设中突出乡土特色,云上院子主打太行石屋,溪山山居美学园主打当代艺术,天空之院主打空间艺术等,实现乡村资源的价值赋能,确保每座建筑都能成为乡村建设的标杆。

资源普查夯基。组织开展全县民宿资源普查工作,按照“留足发展空间,讲好乡村故事,壮大集体经济,做强产业文章”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实用性规划,分类施策对县域内村落的空间利用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在全县187个行政村中筛选出28个重点村,建立民宿资源库。

多元融合发展。探索“民宿+”模式,将农副产品开发、在地文化推广、非遗技艺展示等与民宿产业有机融合,用“小民宿”撬动文旅产业发展“大文章”。

将民宿与农耕业态“嫁接”,推出云台冰菊、因恋玫瑰等50余种“修武礼物”伴手礼,进一步拉长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依托“四大怀药”资源优势,打造养生主题民宿,推动中药膳食、养生运动等衍生业态不断丰富壮大;焕活多年老艺人重启大南坡艺术团,怀梆豫剧在时隔40年后“芳华再现”……太极养生馆、怀药养生餐、特色非遗展等一批新业态走入民宿,实现了民宿经营业态多元化、宾客体验精致化、乡村旅游产业化。

多元创新融合 注入产业兴旺“催化剂”

依托云台山景区龙头带动和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优势,将文化创意与民宿发展有机结合,深入发掘乡村风貌特色和乡土文化,为全面推进民宿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打包设计创新路。通过“政府设计+群众营建”模式,破解了乡村大拆大建困局。岸上村首批17家家庭宾馆,筹集8000余万元实施政府设计统规统建,实现了从低端化、同质化向特色化、品质化的跨越提升。之后,76家宾馆先后自筹改造,共同建设了“一宿一貌”的岸上村民宿示范街区,经过改造的民宿房价由原来的80元/天攀升至800元~2800元/天。岸上小镇被评为首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

文旅节会添活力。依托云台山秀美风景和每年1000万人次的流量优势,紧抓节庆假日等关键节点,举办云台山九九登山节、冰雪节、汉服花朝节等大型“旅游+文化+体育”主题节会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一日游”变成“过夜游”,为高质量民宿发展带来了“新流量”、注入了“新动能”。假日期间,全县精品民宿入住率达80%,云上院子、朴居湖畔等星级民宿更是一房难求。山区乡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6万元,更多群众享受到精品民宿带来的发展红利。

金融破冰强驱动。政府搭台,银企对接,倾力解决民宿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银行纷纷推出“修武民宿专属金融大礼包”,将贷款限额由1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贷款期限由3年提高至5年。与中原银行合作,首创性推出民宿应急贷,为民宿获得金融贷款支持3.85亿元,106家民宿延期还本还息1.2亿元,成功帮助民宿业主脱困。在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修武成为民宿发展的资本“洼地”。

强化要素保障 锻造产业壮大“压舱石”

修武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富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以质取胜,高标准建设民宿发展体系,提高乡村运营能力,赋予民宿更强劲的牵引力。

加大政策保障支撑。成立民宿协会和民宿联盟,全省率先出台县级民宿产业发展意见和扶持政策,制定《推进乡村特色民宿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民宿投资、资金奖补等工作办法,为民宿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行动,主动上门配合前置服务。

夯实发展基础支撑。整合扶贫、交通、水利、电力等专项资金,加大民宿发展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民宿发展平台。投资3.2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726公里,将28个民宿重点开发村、16个美丽乡村、15个党建示范村和8个旅游景点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形成民宿产业发展带,为打造中原地区民宿产业高地奠定了基础。

注重人才建设支撑。引进新型文旅乡建、管理、经营人才,建立修武县文旅高质量发展智库。每年委托国内多个主流行业平台培训民宿主300余人次,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服务。

聚焦高质量,谋求新突破。当前,修武县民宿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民宿成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态势正在加速形成,下一步将统筹用好生态、文化、康养等特色资源,坚定走好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以赴推动民宿产业实现新的项目突破、品牌突破、形象突破,不断擦亮修武文化旅游名片,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本版图片均由修武县文广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