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0日

竹林水乡

西张赶“圈粉”有道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游客在“竹泉游”体验皮划艇项目。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西张赶村成了网红打卡地。

丰富的“竹泉游”水上娱乐项目。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西张赶村竹林小火车项目。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游客徜徉在西张赶村竹林间消暑纳凉。(本版图片除属名外均由博爱县文广旅局提供)

8月10日,全省唯一的天然流动泉水游泳场——“竹泉游”项目,在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盛大启幕。它的到来,将使这个仅78户的“竹林水乡”开启一段全新的文旅生活。

西张赶村仿佛是从河南乡村旅游市场中腾空而起的一匹黑马。发展仅一年时间,便坐拥千万粉丝,9次登上中央电视台、3次登上《河南日报》头版,迅速爆红全网,成为焦作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典范。

7月16日,市委书记李亦博在西张赶村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该村创新打造优质乡村旅游项目的特色做法,并指出西张赶村要为全市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探索路径、提供借鉴。

西张赶村缘何迅速走红?

8月15日,记者实地采访,发现西张赶村迅速走红现象看似偶然,实则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市逐步落地生根的结果。

记者漫步西张赶村,“竹林水乡”的韵味扑面而来。村子精巧,南北各一片竹林,总面积约50亩,青翠欲滴。村东头,三泉组泉水从北至南流入石子河依村而过,清澈透亮。坐上小火车,穿梭于竹林,遇见了清雅幽静的竹林书屋和故园老屋。几位身着汉服的女演员在竹林小舞台上翩跹起舞。此时,雾森系统开启,为她们营造了竹林仙境的氛围。小火车绕村一圈仅需15分钟,却载满了乡愁。

通过走访,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小村在乡村文旅发展中呈现勃勃生机:废弃的养殖场变成了亲子互动乐园和研学基地;废旧宅院打造成了充满乡愁的记忆老屋;村东头,曾经的荒地上,攀岩项目即将竣工;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的泉水浇灌着五彩稻田。

优良的生态和人文资源,让西张赶村发生了嬗变。然而,记者不禁提问:“产生如此嬗变的动力源是什么?”

众所周知,在博爱、焦作甚至全省,如西张赶村这样资源禀赋的村庄有很多,而能够迅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却不多。西张赶村凭啥?

通过深入了解,记者获知,西张赶村之所以迅速走红,是合理解决了理念、资金、土地三大产业关键词,念好了理念“新”、融资“快”、土地利用率“高”的“三字诀”。

磨头镇西张赶村驻村工作专班组长张娟是西张赶村发生嬗变的见证者。在她看来,该村看似偶然的大变化,实则是多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乡村发展理念逐步转变的必然结果。

2019年至2023年,博爱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项目、“人居环境示范村”工程,不断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3月,该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乡村建设示范县。乘着东风,该县又将包括西张赶村在内的6个示范村列为博爱县首批乡村建设示范村,一村一策,各美其美,打造“博爱最美模样”。

张娟说:“在乡村建设中,我们紧跟国家步伐,思路清晰,就是想通过改变乡村面貌,让一些有资源的村子吃上‘文旅饭’,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产业振兴。”于是,从2023年8月西张赶村正式进入文旅项目建设期前,磨头镇已聘请高水平设计公司对该村进行了整村规划。

钱从哪来?要知道,今年以前,西张赶村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融资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项。

西张赶村有着切合实际的做法:紧盯小项目,不慕高大上,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资金、第三方资金,把每分钱用在刀刃上,补齐资金短板。

看着小火车载满游客在竹林间穿梭,西张赶村党支部书记尚谷堆高兴坏了。这可是目前村里最大的一笔收入呀!

2023年国庆节后,西张赶村决定上马小火车项目。项目由焦作嘉乐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投资。投资回本后,项目交由村集体运营。令村民喜出望外的是,一过完春节,小火车项目就回本了。村里接手后,仅半年时间就赚了6万多元。

不仅如此,西张赶村的攀岩项目在县体育建设资金的支持下已建成运营,每天前往这里体验、挑战的游客络绎不绝;村头的高端民宿项目,由博爱县重点企业投资兴建,基础工程也已展开;竹泉游项目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回报率高,吸引了多渠道资金涌入。

指着竹林旁边的一处研学点,尚谷堆说:“这里原来是个羊圈,今年春天的时候,郑州一家研学团队把这里改造了。前几期研学游效果不错,他们就又把村里一处废弃的小院包了下来,准备打造研学项目。你看,村里不花一分钱,就把项目搞定了。项目来了,村集体就有收入了。”

有土才能生根。为此,西张赶村有创新做法:将不同业态放置在不同的地类上,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西张赶村太小了,小到每块建设用地都要从牙缝里“抠”出来。这是记者在该村采访的感受。

村内违规建设被拆除,养殖场、旧水渠等改头换面,纷纷“变身”美食区、休闲区、亲子互动乐园等文旅要素。

村里的竹林原被多家承包,为了高效利用竹林资源,西张赶村通过土地流转,将竹林承包权集中在大的承包户手中。竹林农业收益归承包户,文旅收益归村集体。

从2023年8月至今,西张赶村已将67亩废弃地、旧水渠等地块盘活,满足了“竹泉游”核心项目需求;通过改造21座旧宅院,打造了一批文旅功能区;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开发了竹笋、五彩水稻、山药等特色观光农业。

“乡愁经济”已在西张赶村开花结果!

记者在村里随机采访,老百姓都会连说三个字:“没想到!没想到!”毕竟,现如今,西张赶村村集体一个季度的收入是以往一年的收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