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0日
武陟
加快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董柏生
黄河龙泽园千亩荷塘。
“龙腾怀川·‘粽’情焦作”福至嘉应观端午游园活动。
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焦作市首届荷花文化旅游节。
万花村农历二月二传统庙会。
妙乐寺塔。
武陟县黄沁文化旅游节。
武陟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是全国唯一的“黄河文化之乡”,历史、地域、民俗、文化都浸润着黄河文化。拥有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等51个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A级景区、16个省级旅游品牌。
2023年以来,武陟县围绕市委加快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要求,按照全县“325”产业计划,将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挖掘旅游资源强根基,优化精品线路提品质,做大节会经济促消费,完善工作机制增效能,大力培育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探索实践文旅文创融合新路径、新模式,持续打造“游武陟、读黄河”“来武陟、享周末”文旅品牌,全力擦亮“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金字品牌,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讲好“新时代武陟黄河故事”,央媒26次关注武陟文旅。
嘉应观景区
嘉应观是河南省黄河文化历史地标,是焦作黄河文化的示范基地,是武陟“黄河文化之乡”的精髓所在。嘉应观是黄河流域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好的清代皇家风格建筑群,更是治理黄河的一个博物馆。2001年,嘉应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河南省水情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生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研学基地”“市廉政担当教育基地”等。其研学课程及线路被纳入河南省十条精品研学线路之一。
2023年以来,嘉应观景区举办的“龙腾怀川‘粽’情焦作”福至嘉应观端午游园活动“出圈”河南,成功策划的纪念嘉应观建观300周年活动暨“心系黄河·情牵武陟”联谊会,进一步叫响黄河文化品牌;有序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开启探秘嘉应观黄河文化之旅,今年年初以来,共接待游学、亲子游和研学游共12万余人。
黄河龙泽园
黄河龙泽园位于武陟县大虹桥乡浮桥路与王园线交叉口西1.5公里处,邀请白洋淀设计师进行全园规划,打造了集莲藕种植、鱼虾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逐步构建起“塘里种莲、莲下养鱼虾、莲鱼虾共生”的绿色生态立体种养模式。黄河龙泽园纳入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被评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
黄河龙泽园打造了占地1000亩的荷花观赏区,新增荷塘轨道观光火车6辆、观光游船18艘及各种游乐设施,新建烘焙研学室、黄河龙泽园食品加工坊、荷花食品展示厅等体验项目,打造集黄河文化、科普教育、研学旅行、莲藕种植、鱼虾养殖、观光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游。其先后举办了“荷花消夏音乐节”“焦作市首届荷花文化旅游节”“百年好荷”交友等系列文旅活动,正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农文旅融合示范点。
万 花 村
万花村位于武陟县城北两公里,历史文化悠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宫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龙宫庙会和祈雨习俗,主要景点有青龙宫、青龙故居、青龙文化广场、万花龙柱、关帝庙、福慧寺、万花博览园、仿明清古建商业街。万花村先后荣获“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AAA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五星’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万花村成立了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演艺公司编排了音乐舞蹈《唐印》《唐宫夜宴》《十二花神巡游》《二十四节气活动展演》等,组织村民参与编排了千人舞龙、高杆龙灯、梦回青龙等大型情景民俗沉浸式演艺;成功举办“二月二传统庙会”“端午万花奇幻游”“龙腾盛世 福满武陟”万花市集、“以花为媒 赴爱之约”万花市集音乐节等系列活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精品游线
●国保巡礼游。丰富创新5处国保的时代表达和呈现载体,嘉应观、妙乐寺塔、千佛阁、青龙宫等4处国保入选全市“古建巡礼·楼阁殿堂”国保文物主题游径。
●主题研学游。围绕“治黄”“兴水”两大主题,推出嘉应观—人民胜利渠渠首—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等黄河文化研学精品线路,嘉应观入选“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全省十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乡村休闲游。沿44公里王园线生态廊道,联动乡村3万余亩梨园、桃园,打造“桃花节”“梨花节”“荷花节”等田园风光休闲之旅,以“赏花+乡村游+美食+文化”等沉浸式新场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工业打卡游。斯美特休闲食品体验馆、圣博怀药产业园、东方甄选等工业旅游基地吸引9万余名游客参观、购物,现已逐步成为年轻人的新兴打卡地。
●红色记忆游。以人民胜利渠渠首、西滑封展览馆、修获武民主政府旧址等为地标,传承红色文化,汲取奋进力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通讯员王琳锋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