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0日

高新区

打造全新文旅IP擦亮全新文创名片

本报记者 郭树勋

大沙河生态公园。

寨卜昌古民居。

沁泉湖公园。

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灯舞。

大沙河盆景园。

391文创园。

姚郭庄红色教育基地。

焦作新地标——民主路跨大沙河桥。

(本版图片均由高新区文旅中心提供)

核心提示:

每当夜幕降临,民主路跨大沙河桥就成为网红打卡地,不断变换色彩的大桥,成为焦作新地标。这仅仅是高新区沿大沙河打造全新文旅IP、擦亮全新文创名片的一个亮点。

寨卜昌明清故居、苏家作龙凤灯舞、大沙河盆景园、花田水乡北西尚、辛庄葡萄小镇、391文创园、蒙牛乳业园、名仁健康园……一个个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美的旅游景点串珠成链,让该区文旅文创沿大沙河两岸熠熠生辉。

高新区近年来以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文化创造性转化为主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路径,围绕“大沙河城市休闲观光带”“寨卜昌古建筑群”打造两个全新文旅IP,擦亮工业游、城市近郊游两张名片,以扩大消费为目的,坚定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高新区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今年年初以来,该区旅游人数164.08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21亿余元。

高标准规划引领文旅文创融合

该区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纳入区重点工作布局,由文化和旅游部门主推,形成重视、关注、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市场导向、全域统筹、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原则,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结合市、区“十四五”规划等,整理挖掘全区自然和文化资源,谋划好全区文化旅游发展顶层设计。

高质量项目引领文旅文创融合

该区突出大沙河生态公园项目引领作用。大沙河标志性项目——太行盆景园,于2023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营,在当年双节期间,实现旅游人数及收入“开门红”,同时在2024年春节期间创新谋划并成功实施的“豫见·花火之夜”活动,辐射全市及周边市、县,实现旅游人数及收入双增长,一举成为我市文旅融合项目发展新高地。深度挖掘391文创园消费场所潜力。投资6亿元的391文创园集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文旅产业,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如今园区已经入驻数十家企业,成为该区夜间消费的主要聚集地。

高能级产业引领文旅文创融合

该区坚持理念融合、产业融合的原则,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全链条深度融合。依托自身特色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辛庄村葡萄采摘节,将文化活动与乡村旅游相融合,探索农文旅发展新模式;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灯舞等与景区发展相融合,深化“非遗+文旅”,统筹推进传统景区业态多样化融合发展,在非遗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高品质文化引领文旅文创融合

该区紧抓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支撑,完成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成为高新区高标准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对现有的老农民合作社、祥云芝麻糖合作社等品牌合作社进一步提质升级,推动产品多种形式销售,衍生开发研学活动,实现融合发展;推动姚郭庄、辛庄、北西尚等具有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村庄提档升级,开发了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高水平路径引领文旅文创融合

该区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目前投资1.6亿元的紫月滙娱乐城项目已经落户高新区,并破土动工;加快大沙河文旅综合体项目进度,该项目是围绕迎宾路西、民主路东、沙河南、南洋路北地块策划的大型文旅综合体,规划用地约3000亩,项目充分突出焦作地域特色和怀川文化,以引黄入焦干渠为主线,打造依水而建的怀庆文化古街区。

高效能提质引领文旅文创融合

该区项目建设提质,继续推进大沙河文旅综合体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加快规划设计,弥补高新区大型文旅项目空白,不断深化文旅文创融合;深挖特色资源提质,形成特色文化,深挖武王伐纣、姓氏文化、名菜、名吃、名人等特色文化资源,提炼形成特有的文化符号,为大沙河文旅综合体赋能,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质增效;深化文化挖掘提质,聚焦技术产业聚集地特色,打造蒙牛、名仁、天宝桓祥等特色工业游,持续更新文旅产品;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提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灯舞传承创新,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同时推进非遗产品和酥芝麻糖的产品研发,延伸“非遗+文旅”产业链条;赓续历史文脉提质,持续推动文物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做好寨卜昌古建筑群修缮保护工作,加强历史文化挖掘,通过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系统研究与深度挖掘,通过故事化、场景化的方式,提升文旅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以“文化+研学+乡村游”打造特色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