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体验怀川 自在沁阳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原钰恒
沁阳市高规格召开文旅文创发展大会。
沁阳市召开迎五一黄金周文旅动员大会。
沁阳市举行五一假日文旅系列活动新闻吹风会。
核心提示:
沁阳市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旅游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焦作市委安排部署,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的,以收回神农山景区经营权为契机,狠抓项目建设,创新文旅业态,丰富场景供给,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努力将沁阳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原旅游新地标。今年上半年,该市累计实现旅游接待529.937万人次,同比增长20.62%;旅游综合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66.15%,实现了文旅五一全新亮相的目标,“体验怀川 自在沁阳”城市文旅品牌初步形成、熠熠生辉。
品牌一: 顶层设计 规划引领
该市坚持高位推动,精心谋篇布局,把文旅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厚植培育。
2024年年初,该市召开了高规格的文旅文创发展大会,通过《沁阳市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高能级文旅的实施意见》和《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高能级文旅奖励扶持政策》,为该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年4月份,召开迎五一黄金周文旅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以高品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5月,成立了该市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沁阳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一室四专班”,为文旅工作开展筑牢坚强后盾;
全面落实《沁阳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沁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沁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统筹布局,打通发展“经络”;
积极与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汇报沟通,邀请省内外高水平专业规划团队,重新启动编制《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总体发展规划》《丹河峡谷生态休闲度假区总体建设规划》,引领发展方向,明确功能定位,为景区规划建设、宣传营销提供依据。
品牌二: 项目带动 丰富业态
该市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以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2023年至今,共建设文旅19个项目,总投资约83.7亿元。
完工项目9个,总投资7.39亿元。神农山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一期工程、李商隐纪念馆、“大平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生森林动物乐园门前道路扩宽等6个项目,已于今年五一前建成;万都大酒店改建项目于今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全面建成运营;紫陵镇赵寨村神农寨项目、神农山景区临川寺园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均已完工。
在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16.7亿元。怀府恐龙园已完成投资额1.6亿元,卡丁车项目6月份建成,怀府古街将于今年国庆节前投用,整体项目预计2025年1月19日建成投运;邘邰村综合文旅扩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山王庄镇廉坡北山旅游综合体项目已完成投资5500万元,正在加快建设。
谋划项目6个,总投资59.61亿元。6个项目分别是河内文商旅娱综合体项目、神农山景区索道项目、神农山怀府文化综合研学基地暨神农温泉音乐小镇项目、丹河峡谷文旅综合体项目、朱载堉纪念园建设项目、480旅游度假区。今年年初以来,该市先后邀请国艺中联、河南创意游公司、东方文旅联盟等文旅企业代表、专家,积极宣传推介该市文旅资源和项目。
品牌三: 全面创建 全新亮相
昂起龙头神农山。该市2023年成功收回神农山、二仙庙景区经营权,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神农山景区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建设基地和“河南省五钻级智慧景区”;推动景区实施“一票通”“一车通”管理。今年五一期间,围绕焕新大典、国潮文化、露营音乐等内容,采取年轻态、沉浸式、体验型、全媒体等方式,推出19项78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实现神农山全新亮相。
文旅融合新气象。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紫陵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赵寨村、苟庄屯村成功创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宋学义故居入选国家文旅部“乡村是座博物馆”推荐线路;神农陶文化创意园、千亩花海等被推荐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盆窑村被认定为全省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常平乡山路平村、后和湾村、杨河村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朱载堉纪念馆入选“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主题线路;神农陶创意园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入选河南省2023年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典型。
文旅提质新业态。开发“活态非遗 工艺体验”四季研学、“乐圣故里·寻根之旅”朱载堉高端研学路线;黑陶文化研学茶服秀项目,推出“汉服秀+深体验”;和生森林动物乐园推出“亲子研学+夜游”;邀请洛阳卡卡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来沁开发“剧本娱乐+文旅研学”,逐步丰富新业态产品供给。
品牌四: 文脉赓续 遗产活化
擦亮名人文化名片。朱载堉纪念馆名人专题馆工作得到省委书记楼阳生的充分肯定,围绕朱载堉“乐圣”品牌,开发“乐圣故里·寻根之旅”朱载堉高端研学旅行线路。成功承办第22届全国物理学史学术年会,这是该年会首次在县级城市举办;承办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代乐律学史研究”学术交流会,两次全国性会议在沁阳召开,进一步培塑朱载堉文化品牌,提升“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影响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围绕“诗魂”李商隐,举办全国同题诗会、“佳句今对四季赛”等活动,举办李商隐纪念馆、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秘书处揭牌仪式,发布李商隐文化城市联盟沁阳宣言,举办了“商隐故里行”和“青鸟之夜”等大型活动。围绕革命先驱杨介人打造的大型红色怀梆现代戏《杨介人》圆满公演,走进清华大学、中国戏曲学院,饮誉京华,成为怀梆文化现象。启动怀梆传承“育苗计划”,通过沁阳市政府与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签订人才共同培养协议,政府“选苗”、高校“育苗”、剧团“壮苗”,目前,已录取40名学生,在全省率先破解基层文艺院团后继无人的瓶颈。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万里茶道太行陉沁阳段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该市作为焦作地区唯一一个列入万里茶道申遗项目的节点城市,公布实施《沁阳市太行陉保护通告》;积极对接河南省文物局,编写完成《太行陉申遗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2024年工作要点》;完成“申遗小程序”太行陉遗产点数据信息采集,积极推进遗产价值阐释和历史风貌管控工作,“太行陉资源展示馆”和标识标牌建设9月份完成。
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开发“沁阳市智慧文物全景”和“一部手机游沁阳”小程序;推出《沁阳历史名人》《曹谨传》《曹谨诗词集注》《商隐故里咏诗魂》《李商隐诗刊》《怀川集》《文化馆志》等一批标志性文化产品;依托馆藏文物资源,相继推出文创棒棒糖、三圣塔文创蛋糕、李商隐“无题”、曹谨“谨言慎行”系列文创产品。
品牌五: 服务超值 共享超级
加强基层公共服务阵地建设。该市目前已成立164家乡村文化合作社,其中新成立4个文化合作联社,共拥有文艺团队400余支、社员9000余人,形成了城、乡、村文化合作社三级网络体系。
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该市目前已建成超市书房、村使馆等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74个。该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沁阳市图书馆被文旅部评为“国家一级馆”,神农黑陶空间站、怀朴园、怀帮黄酒酿造技艺传习所、黑陶小镇荣获河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齐学艺”全民文艺公益课成为基层文旅服务品牌。
持续加快推进全民阅读推广。该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强化县级总馆的功能,实现县、乡图书资源通借通还、文化活动联盟联动;开展阅读“七进”活动,“经典诵读市民团”发展到500余人;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了“一孩一艺”“定制书香”“盲人无障碍阅读”等活动,“书香沁阳”建设硕果盈枝。
品牌六: 全链保障 全方优化
该市全面聚焦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需要,从环境美化、文明交通、优质服务、安全生产和志愿服务五个方面,营造关爱游客、传递温情城市环境,让广大游客在沁阳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游得舒心。
开展景区提质升级专项行动,优化景区内部和周边环境、服务设施、管理模式,以一流服务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体验;
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秩序整顿力度,重点治理欺客宰客、强迫消费、黑导黑社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严厉打击哄抬物价、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经营行为,全面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畅通交通出行,在节假日期间加大对城区、景区景点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疏导力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开放停车场,确保道路畅通、停车有序,为广大来沁游客打造有序旅游环境。
品牌七: 融合出新 创新出彩
推动融合新突破。依托“一山一河一城”文旅总体架构,以促进文旅融合、景城融合为重点,推动文旅品牌重塑和体系重构,打造中原旅游新地标;重点推进怀府恐龙园、丹河峡谷、神农山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围绕“一峰两谷”大格局,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神农山景区内外部道路提升、黄庭广场改造、静应湖滨水栈道新建、神农山景区索道、紫金顶一体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全力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万里茶道太行陉申遗水平;积极申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深入探索特色场馆建设新路径,围绕朱载堉、李商隐、宋学义等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探索打造沉浸式研学旅IP;探索“非遗+企业+学校+社会力量”的新发展模式,助推非遗项目发展;持续推动“怀梆育苗”计划,打造“怀梆戏剧小镇”;建设超市书房、“阅读+”“非遗+”等一批主客共享型公共文化新空间。
做强产业新支撑。以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为抓手,引进一批文化企业创意项目,打造九渡、盆窑、坞头、赵寨、东沁阳等文旅产业特色村;以创建国家A级景区为抓手,打造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2个以上精品夜游产品和以美食为主要特色的夜市,紫陵镇赵寨村创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完成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围绕文景融合,加大旅游演艺开发力度,不断丰富休闲、康养、研学、露营、夜游等文旅新业态,完善城区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游客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健全服务新体系。开展旅游住宿载体扩量提质行动,构建“以星级饭店为龙头,商务酒店为基础,精品民宿为补充”的旅游住宿接待服务体系;实施沁阳市域旅游大环线打造工程,加快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沁阳段、沿太行高速公路、沁伊高速公路等建设进度,改造提升沁工路、紫黄路(S238)等道路景观和沿线旅游引导标识系统,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优化文旅消费服务,推广“沁阳十味”传统美食,打造一批旅游美食地标、特色店,构建“风景下山、游客进城”“人气在景区、消费在城市”的文旅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形成热情好客、诚信待客的好风尚。
强化文旅新营销。紧盯市场需求,坚持节点化、主题化、特色化,有针对性开展媒体营销、活动营销、协同营销。瞄准文旅新业态,主动策划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创新。聚力打造具有强劲吸引力、强大粉丝客群的节日文旅IP,做到活动不间断,场场有新意,持续制造热点、形成焦点。加强与省内外各大旅行社合作,推广沁阳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外地客源市场。积极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开展合作,宣传推介旅游资源;牵手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用活旅游大咖、网络大V、流量网红资源,进行线上线下连通立体式、多视角、全方位互动直播营销,千方百计提升沁阳文旅景点的关注度、曝光率,全面擦亮“体验怀川 自在沁阳”城市文旅品牌。
(本版图片均由沁阳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