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20日

融合发展培育业态新成效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图① 8月10日,在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的竹峰攀爬项目上,不少孩子在体验攀岩的乐趣。

图② 游客在修武县七贤镇沙墙村民宿里开心戏水。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我市文旅突出融合发展,业态培育取得新成效。创新“文旅+”“+文旅”发展模式,努力构建乡村旅游、民宿旅游、研学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格局。

乡村旅游:激活一池春水

大南坡村,一半风雅,一半烟火。一边是演绎乡村美学的大南坡艺术中心、书香环绕的乡村文化书店,一边是瓜果累累的农家菜地,昔日山村呈现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高考,大南坡村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成为2024年高考考题,引发了全网热议,大南坡村已成为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全省典范,大南坡村也引来更多流量。

大南坡村,是我市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乘着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东风,焦作文旅“大放异彩”,激活了一池春水。

近几年来,焦作依托乡村独特的资源禀赋,抓住“乡愁”这个主线,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古村、古宅、古树、古井、古道等优质资源,并结合实际植入红色、研学、乡野休闲等业态,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实现景观化、景区化改造,以宜游宜购宜娱宜宿的新场景赋能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增强焦作乡村旅游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我市摒弃千村一面,致力“一村一品”,差异化、多元化发展。在修武县推广美学引领,岸上村依托紧邻云台山优势,建设民宿示范街区,百家民宿“一宿一貌”,在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基础上,成功创建首批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南坡村演绎全新“南坡秋兴”和文化复兴,让文化创意与乡村共振共生,创建过程中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温县放大太极拳人类非遗品牌效应,对陈家沟村乡村康养旅游项目进行非遗赋能和文化提升,建设河南太极拳学院,打造《印象·太极》沉浸式精品演艺,加快建设国家级太极拳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市文广旅局、市乡村振兴局紧密配合,全市省级创建单位共谋划实施了36个乡村康养旅游项目,有17个进入乡村振兴项目库,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9110万元。对市级创建单位,焦作市每年还安排100万元至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打造了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2个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5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条路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叫响“中国北方民宿之都”品牌

择一间民宿栖居乡野,感受诗意怀川,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度假之选。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运营140多家精品民宿,成功创建省5星级民宿5家、4星级民宿2家,高等级民宿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围绕“贴近民俗、贴近在地文化、贴近市场”进行特色塑造,做到自然与人文相融,时尚与古朴兼具,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逐步树立具有焦作特色的“宿”造标准,形成强大的“宿”有引力,叫响“中国北方民宿之都”品牌。

为推动我市乡村旅游民宿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民宿服务质量,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地市一级旅游等级民宿评选活动,即在全市乡村旅游民宿内开展金宿、银宿评定工作,努力树立民宿旅游的“焦作标准”。

研学旅行:行走的课堂

研学怀川,读懂焦作,研学旅游,正在开启焦作文旅“新视窗”。

眼下正值暑假,很多青少年利用这个暑期,参加研学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拥抱诗与远方。

我市也推出了很多精品主题研学活动,让收藏在场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随着一场场精品主题研学活动“活”起来、“火”起来!

在陈家沟,青少年们学习拳文化,练习拳功夫,传习拳精神。来自丹麦的12岁少女蜜娅说:“我特别喜欢太极拳,这次来到陈家沟学拳,我感到回到了故乡,遇到了很多太极拳知己,很开心。”

我市各级博物馆、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用文物讲述历史,让历史照进现实,让名人“走”进生活,吸引青少年走进文博场馆,赴一场寓教于游的研学旅行,触摸和感知焦作的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

在西大井1919红色教育基地、寨卜昌村红色教育基地、太行八英纪念馆、楠舍十二会红色教育基地、焦作王忠殿事迹陈列馆,来参加研学活动的青少年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坚如磐石的信仰。“让孩子来这里研学,思想上受到教育、精神上受到洗礼。”家长王鑫说。

在神农陶文化创意园,参加研学的青少年参观了陶瓷传承工坊,全面了解陶瓷发展史和拉坯、抛光打磨、雕刻等工艺制作流程,不少青少年挽袖上手,体验泥塑和拉坯工艺的魅力,品味和感受陶瓷的器物之美。

这个假期,还有不少青少年到走到黄河岸边,充分领略中华民族壮丽的治河史诗,感悟崇高的治河精神,体验非凡的黄河文化魅力;来到市森林动物园,亲密接触自然、探索自然,近距离观察动物、了解动物,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倡导和引导家长与孩子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据了解,我市已培育建设了26家“焦作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4条研学线路入选2023年河南省研学旅行特色线路,研学旅行已成为“行走的课堂”,成为中小学生和旅游者认识焦作文化、了解焦作发展、增进文化自信、提升家国情怀、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和窗口。

一言以蔽之,融合发展,融出了新空间、融出了新天地、融出了新发展。

图③ 修武溪山山居美学园。

图④ 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图书馆已成为妈妈们超爱的遛娃场所。

图⑤ 古香古色的大南坡村民宿。

图⑥ 小朋友们在修武县周庄镇面粉工坊参加研学活动。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