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21日
耿艳红:
伺候公爹如亲爹
□郝 军 李建忠
当我们走进孟州市会昌街道龙湾巷的一个小院子时,今年已经90余岁的梁书章老人正拿着智能手机唱《全世界人民团结紧》歌曲,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街坊邻居纷纷称赞:“这都是耿艳红像亲闺女般精心伺候公爹换来的结果。”
一
梁书章是一名1956年就参加了革命的老军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期间,他工作努力、服从指挥、刻苦训练、冲锋在前,多次立功受奖。1965年退伍返乡后,他始终坚守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不管在企业还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无论是当办事员还是担任中层干部,他都像螺丝钉一样,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管拧到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发热。这种埋头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他退休以后。
梁书章老人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落下关节疼痛的病根。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人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再加上耳背眼花,导致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
梁书章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本市一家企业上班,女儿在离家50余公里外的焦作市一所学校任教,平常都非常忙碌。但已经行动不便的老人亟待有人照料,在家人们面临两难的境地时,儿媳耿艳红主动辞去月薪三四千元的工作,专心在家担负起照护老人吃喝拉撒的重任。
二
老人爱吃水果,耿艳红就上街买来梨、苹果、火龙果、西瓜等;为了给老人补充营养,她变着花样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调剂老人的胃口;担心老人在家蜗居久了烦闷,耿艳红则推着轮椅陪他逛超市、去游园……
梁书章老人体重接近75公斤,而耿艳红还不到55公斤,照顾起老人来显得非常吃力。特别是老人腿疼起来不能上下床时,那就完全靠耿艳红又抱又搂将其从卧室挪到客厅,又从客厅挪回卧室。端茶送水、擦屎刮尿、洗衣浆被……繁重的家务常常累得她腰酸胳膊疼。但一想到公爹曾经保家卫国、为民奉献和照顾家中老小一辈子,她就默默无闻地硬扛着。
耿艳红照顾梁书章可以说无微不至。老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前列腺、类风湿和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她就每天按时给公爹服药、测血压、测血糖和做按摩;天热时,她常用温水为老人洗澡擦身子;老人便秘,在使用偏方和开塞露都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她就为老人一块一块抠大便……梁书章认为这不是儿媳干的事,感到难为情,耿艳红则大大方方地说:“爹,有啥不好意思的?您养我们小,我们养您老,您只当我是您闺女,闺女伺候爹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三
2010年12月,梁书章老人做眼科手术。老人在医院住了7天,耿艳红就在医院陪护了7天。白天,她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夜里,她靠在椅子上将就迷糊一会儿。姑姐看到她那么辛苦,准备请个钟点工帮她照顾一下,被她婉言谢绝。
2022年3月初,公爹出现了双足肿胀、关节异常疼痛的情况,需要将他的双脚垫高,并且每半个小时帮他翻一次身。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老人,耿艳红就睡在客厅的沙发上,甚至和衣躺在老人脚头。丈夫心疼她,要请假回来帮助照顾,耿艳红则红着眼睛说:“你上班养家已经不容易了,我哪能再让你操心。你放心吧,我顶得住!”
去年10月的一天早上,耿艳红在郑州上班的女儿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身边无人陪同。女儿哽咽着给她打电话:“妈,你能不能来郑州陪我一天?”而此时,老人需要有人不离左右精心照顾,耿艳红陷入两难的境地,怎么办?她与女儿的主治医生沟通后,得知女儿的病情已经稳定,就回复女儿:“孩子,你再坚持一下,你的病已无大碍,很快会好起来的,你爷这儿更需要人照顾,你要理解妈妈啊!”放下电话,耿艳红的眼泪“哗啦啦”流了下来……
公爹病情最严重的时候,耿艳红非常担心老人突然有个好歹,就叫来娘家姐姐来帮助。
四
在看似平常却又不平常的日子里,老人年龄大了,手足疼痛得厉害,无论吃饭还是吃水果、蛋糕,都是耿艳红一口一口喂着吃。老人的一顿饭常常要吃上一两个小时,轮到她吃饭时经常又该做下一顿饭了。有时候,老人把饭菜弄撒了或正吃饭时把大小便解到裤子里,耿艳红放下饭碗,先把污秽清理干净再继续喂老人。
有一次,老人在厕所里不慎跌倒,出现昏迷症状。耿艳红赶快打电话叫来救护车,把老人送到医院。在抢救老人的时候,耿艳红整整一天一夜没合眼。老人住了半个月医院,耿艳红就守护在老人身边15天,取药喂药、喂饭送水、刮胡子洗脸,格外精心地照料着。老人出院后流着眼泪感激地说:“小时候我离不开娘,现在我一天也离不开你,你伺候我真是比亲闺女还尽心,对你说声‘谢谢’实在是太轻了!”耿艳红搀扶着老人说:“爹,看您净说外气话,有俺在,绝对不会让您老受罪!”
现在,耿艳红和公爹是谁也离不开谁。耿艳红不止一次对笔者说:“婆家娘家就剩下公爹一个老人了,他是我现在最牵挂的人。我外出买药或购物,如果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就得赶紧给他打个电话,听到他的声音,我才能放下心呢。”
五
在采访期间,有几位亲戚来看望梁书章。说话间,老人表示想起床了,一众人在床上又扶又弄半天也没能让老人穿戴整齐顺利起床,还是耿艳红从街上买菜回来双手搂抱着老人的腰,才把他挪到床边来。看到耿艳红如此,亲戚们纷纷赞叹地对老人说:“哥,你上辈子积的是什么德,这辈子娶了这么好的儿媳妇。”
时光如梭,岁月匆匆。在耿艳红的精心照护下,梁书章的身体比过去硬朗多了。现在,梁书章可以借助手推车,自己在院内院外慢慢活动了。于是,熟悉他的人们经常看到,在孟州城的大街小巷上,一位老人骑着老年电动车,一位中年妇女紧随左右,时不时上前帮老人校正方向、稳住车身。
耿艳红的大爱孝行,不仅深深影响着丈夫、姑姐和女儿一起孝顺老人,还和娘家姐妹一起在各自的家庭恪守孝道名扬乡里。
六
“一道光亮,轻轻地划破了黑夜的迷茫,耿艳红给老人点亮了黑沉沉夜幕里的万千星光,伺候公公胜过服侍亲生爹娘。这缕光亮,给了老人战胜病魔的希望,给了老人奋力前行的力量……”这首诗,是耿艳红丈夫为她的孝心所感动而专门写的几首诗中的一首,以表达他对耿艳红的感激之情。
是啊,100首歌也唱不尽耿艳红的孝心大爱。仅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几年间,她的公爹先后5次住院治疗,1300多个日日夜夜,耿艳红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她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她的善心大爱撼天动地,她竭尽全力与死神争夺老人的生命,她牢牢把握着家庭这一叶小舟的舵盘,直面风雨,把公爹的生命线最大限度地拉长、拉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