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14日

“老二团”的前世今生

□吉怀儒 吉鸿宇

1938年4月至1940年年初,“唐支队”指战员在八路军总部的直接指挥和晋豫地委的领导下,与晋豫边广大军民团结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英勇作战,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和创建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打垮了日伪军的一次次进攻与“扫荡”,捍卫了祖国大好河山。

“唐支队”还精心组织、掩护,保证了八路军总部从太行区的壶关、高平,经晋城、阳城、垣曲,南渡黄河,接连陇海铁路的渑池、西安,然后到达延安,人称“十八兵站”(第十八集团军兵站)的畅通。这是党中央与前方总部的重要交通线之一,也是八路军与国民党大后方的交通线之一。“唐支队”指战员多次组织护送重要领导人前往延安,组织运输重要物资给总部机关;积极组织参与了主力部队粉碎日军发动的第一期、第二期“大扫荡”。特别是在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击溃了第二战区顽固派部队的猖狂进攻,为晋豫边区的革命武装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1旅2团”的峥嵘岁月

1940年2月6日,晋豫边游击支队(即“唐支队”)在山西晋城地区与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合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该纵队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新编第1旅。旅长韦杰(原688团团长),政委唐天际(原“唐支队”司令员),副旅长何柱成(黄新友接任),政治部主任康志强(何柱成接任)、副主任杨伯笙。688团编为第1团;晋豫边游击支队编为第2团,团长方升普(吴思行接任),政委敖纪民(原“唐支队”政委,1942年3月任小风接任),副团长龙世兴(李化民接任),参谋长周凯东,政治处主任杨伯笙(调任旅政治部副主任后,周顾礼接任)。1940年4月,该旅决定,为加强2团的战斗力,将第1团和第2团的第2营对调,并调整部分基层干部。第1团的2营,前身是鄂豫皖红军的黄(安)麻(城)支队,后编为红15军团75师242团第2营,抗战时编入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此次对调后,2团的战斗骨干与战斗力得到了加强。新1旅原属八路军第2纵队建制,1940年4月第2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调往山东后,该旅隶属第129师建制。

新1旅成立第二天,首战东、西大阳,旗开得胜。2团和1团密切配合,歼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黎明部1000余名,给不打日本专事摩擦的反共分子以迎头痛击;接着,又给残害晋东南人民的阎锡山军独8旅以歼灭性打击,歼敌200多名。1940年5月,2团在平顺县安口村设伏,歼灭日军1个辎重队,这也是新1旅成立后缴获战利品最多的一次战斗。8月至12月初,2团参加百团大战,破击邯(郸)长(治)公路,袭击壶关小河西、潞城微子镇、长治飞机场,烧毁敌机3架,击伤敌机1架,烧毁敌仓库2座。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该团突击队王远明等一等红星勋章,第129师通令嘉奖2团指战员。

1941年上半年,随着形势的发展,敌后抗战更加艰苦。按照八路军总部的布置,部队进行整顿,并在根据地边沿区域进行反对日军蚕食的斗争。10月,日军对八路军太行根据地进行“捕捉奇袭”式的“大扫荡”。10月31日,日军奔袭八路军第129师师部驻地赤岸和八路军总部驻地西井,扑空后,11月4日又偷袭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南委泉。2团受命于原庄和三十亩地一带阻敌,掩护总部和党政机关转移。该团1营副营长庞汝霖带2连指战员,在原庄阻击10倍于己的日军第16师团葛木联队,打退日军步兵与骑兵的多次进攻,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掩护总部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粉碎了敌人“捕捉奇袭”的“大扫荡”。庞汝霖带2连指战员以绝大部分壮烈牺牲的代价,完成了保卫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和黄岩洞兵工厂的任务。著名电影《夜袭》中奇袭敌机场、电视剧《亮剑》中相关故事情节等,均取材于该部参与的战斗故事。战后,刘邓首长在第129师《战斗详报》中称赞该团2连指战员“以头颅和热血换取了胜利之精神”,并授予该连“英雄的第二连”锦旗一面。

1942年2月,1.2万余名日军,采取“捕捉奇袭”“铁壁合围”“纵横扫荡”“辗转清剿”“反转电击”“夜行晓袭”等战术,对太行根据地进行第一期总进攻,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消灭八路军总部及第129师领导机关,彻底摧毁太行根据地。在八路军主力转移至外线作战的情况下,2团坚持在中心区域进行战斗。2月11日、12日,该团副团长李化民带领2营和迫击炮连指战员,在马齿滩阻敌两昼夜,毙伤敌百余,圆满完成掩护总部和党政机关转移的任务。反“扫荡”结束后,3月政委敖纪民他调,任小凤任政委。

1942年5月,驻山西日军实施第二期总进攻,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区清剿”“铁桶封锁”“抉剔扫荡”。该团1营指战员在团长吴思行的带领下,5月9日在昔阳、和顺地区掩护抗日军政大学干部学员1000多人突出包围。6月上旬,日军第36师团3个联队,将八路军第129师师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机关、包围于黎城与涉县交界的山区,该团直属队和2营在刘伯承师长的指挥下,担任掩护129师师部和边区政府脱险的任务,他们利用敌人梳篦队形的间隙,沿宋家庄北面两半山山脊顺利突围。之后,转移至敌人后方补给线上,袭扰打击敌人,迫使日伪军退出根据地。

1942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抗战形势和部队实际,发出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中央军委亦早有整顿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的要求。次年3月部队精简整编时,撤销新1旅机关,唐天际带领部分干部返回阳城、晋城、沁阳、济源一带,重建太岳四分区。由第1团、第2团和新1旅直属队抽调连队成立第3团(隶属太行四分区,后属七分区)。第2团由甲种团(3个营)缩编为丙种团,辖5个步兵连和1个机炮连。5月,2团改归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建制(驻山西平顺盘马池地区),团长吴思行(次年7月陶国清接任),政委任小风,参谋长陈皓,党总支书记杨廷桃。“老二团”参加壶关桥前村伏击战,击毙日军60余名;6月参加开辟黄山地区工作;8月参加林南战役。英雄部队,战绩辉煌。

太行八分区的基干武装

1943年9月,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与太行八地委、太行八专署相继成立。八分区司令员黄新友、政委江明(八地委书记兼)、参谋长熊新乐、政治部主任孔骏彪。太行军区调整第2团为八分区基干武装,2团自山西平顺南下,开辟太行八分区,即焦作地区。

当时,太行八专署辖沁博、晋东、陵川、陵高、修武等县。该地区原为国民党军队防区,在日军“扫荡”下,国民党军投敌的投敌、逃跑的逃跑,使这一带沦陷为敌占区,饿殍遍地,民不聊生。2团指战员在太行八分区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救群众于水火之中。他们曾三下陵川、四过道清,开展反“维持”、反抢粮斗争,建立抗日政权,成立自卫武装,进行了数十次战斗。

其中较大的战斗是:在陵川地区有安阳城、陵川城、野川底、附城等战斗;在道清路南北有樊庄、小董、小高、程封、宁郭、陆村、大油村等战斗;歼灭大量日伪军,把敌人压缩到几个孤立据点,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特别是1945年春季的道清战役,八分区武装在攻克小董、宁郭后,日军第117师团390大队及日伪武装,分别由沁阳、博爱、焦作出发,妄图合击八分区部队。分区司令员黄新友、2团团长陶国清,指挥2团和沁河支队在大油村与樊庄一带设伏,全歼由焦作来犯的日军一个中队,俘敌40余名,日军大队长尤角光只身狼狈逃回焦作,脚上的鞋子也跑掉了。这次战斗,大涨了人民的志气,极大地震慑了道清路南北的日伪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