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11日
分数提前查?花钱能补录?
市反诈中心:
高考后警惕这些陷阱
本报记者 杜挺勇
分数提前查询?院校提前录取?高考结束,学子放松,一些诈骗分子却蠢蠢欲动。近日,市反诈中心发布警示,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警惕高考后高发诈骗类型,避免落入陷阱。
第一种是“提前查分”诈骗。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家长焦急得知成绩的心态,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网址链接。点开网址链接,手机就会被植入盗取网银等木马软件。有些家长则根据提示一步步操作,最终被“洗脑”,支付费用进行所谓的查分。民警指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点击手机短信中来历不明的链接。
第二种是“提前录取”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打电话称院校提前招生,而考生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他们会告知考生,如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等,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的幌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实施诈骗。民警提醒,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国防、艺术类院校等考生,录取工作全部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
第三种是“内部指标”诈骗。不法分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的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民警提醒,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上当。
第四种是“助学金”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助学金等情况,冒充高校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或手续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民警指出,当接到自称高校及教育部门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民警特别提醒,一定要通过权威、正规的渠道获得各种和高考有关的信息。高考后还要时刻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具体包括准考证、身份证、考生号和密码、录取通知书等,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