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24日

焊接之光耀山阳(上)

——记牛济泰先生

□ 韩明华

在浩瀚的星辰中,有一颗璀璨的星,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点亮了焊接材料科学的天空。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原党委书记、材料和热加工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国际联合主席、俄罗斯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牛济泰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巨星。他的一生,是对焊接材料事业的不懈追求,是对祖国空天事业的坚定守护,更是对家乡深沉而持久的热爱。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和牛济泰先生相识。10多年来,笔者对他由神秘到了解,进而产生敬仰。从他身上,笔者看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年轻时的牛济泰先生勤奋好学、才华横溢,立志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建功立业。他的选择,不仅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更彰显了他对于科学的执着追求。

初次见到牛济泰先生,是在2013年的焦作市招才引智大会上。他虽然白发苍苍,却红光满面、声音洪亮。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鹤发童颜了吧。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沟通交流十分顺畅。作为刚从事人社工作不久的笔者,对于这个级别的科学家非常景仰,很想了解他是怎么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俄罗斯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想从他身上总结一些人才的成长规律,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就向他请教了这个问题。

牛济泰先生听了以后,笑了笑说:“当院士没有什么规律和秘诀,从我自身来讲,就是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一些成绩。”

牛济泰先生1941年出生于焦作市马村区待王村,从小聪慧,学习用功,立志读书报国。他在焦作一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大学,他的分数已经超出了国内顶尖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他选择报考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系,要为祖国的国防空天事业尽力。进入哈工大后,学校根据国家需要增设材料焊接专业,将一部分优秀学子调剂到这个专业,牛济泰被选中。他开始时心里难受,觉得力学是做大事的,听起来也“高大上”,焊接是个什么专业?这个事谁不会干?听起来还有点土老帽。但是,既然国家需要,作为个人就要服从,他便义无反顾地改学焊接专业。由于他思想上进,大局意识强,大学第二年就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焊接,这个看似普通的行业,却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牛济泰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迅速掌握了焊接理论和技术要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并留校工作,从助教、讲师、副教授一直到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科研成果不仅为祖国的空天事业作出了贡献,更为国际焊接界树立了新的标杆,被推举为材料和热加工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国际联合会主席。

在焦作工作16年,只去过一次云台山

2007年,退休后的牛济泰先生没有选择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毅然回到家乡,受邀担任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决心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余热。他认为,既然担任了特聘教授,就不能光图个挂名,而是要实实在在全职工作。在河南理工大学任职的16年里,他以学校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上,为家乡的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师生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他们每天都能从教室里、实验室里看到牛济泰先生早出晚归忙碌的身影,听到他谆谆教导。无论是本科生还是青年教师向牛济泰先生请教问题,总是能够得到答案,开拓思路,获益匪浅。和牛济泰先生接触,总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他们既觉得牛济泰先生是大师,又觉得牛济泰先生像一个老朋友,可以无话不谈。所以,渐渐地,他们和牛济泰先生没有了距离感,都亲切的称他为牛老师。

自牛济泰先生来家乡工作后,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高增一直在其身边工作。他说:“牛济泰先生太拼了,根本没有休假的概念,不但白加黑,还5+2,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10多年如一日,一直都是每天工作到很晚才休息,我们这些年轻人老是觉得跟不上趟。我们经常劝他注意身体,但牛济泰先生说,已经养成习惯了,不要紧,晚上不像白天电话不断,客人不绝,没有那么多干扰,更能沉下心来学习和研究。”

在河南理工大学,牛济泰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人格魅力上展现出了高尚的品质。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关怀备至,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牛济泰先生的博士学生程东锋说:“牛老师始终保持热忱的家国情怀和拳拳报效祖国的决心,始终身体力行地教导我们要将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紧紧结合起来,才能有取之不竭的前进动力。牛老师具有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前瞻力,他所带领我们的课题不仅是国防和行业急需,甚至有着非常深刻的学术价值。”

材料学院的负责同志说,牛济泰先生和学院签订的目标任务,不论是教学和科研,都年年超额完成,是全体教师的一面旗帜。他以出色的成绩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地处焦作的云台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景区,风景秀丽,距离河南理工大学只有20公里。可是回到家乡任教的16年间,牛济泰先生只去过一次云台山,还是为了陪同欧洲的同行。他说:“搞科研必须沉下心来,最金贵的就是时间。一想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咱们国防上能提高战斗力,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时间也老觉得不够用。”

“我这一辈子从没在困难面前低过头”

来到河南理工大学工作后,牛济泰先生认为,自己作为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应该紧紧围绕国家空天事业需求与地方产业发展发挥科研优势,解决遇到的问题。

河南省铝锭及铝加工产品量居全国第一,可深加工技术比较落后,高附加值产品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有的铝加工企业亏损,甚至面临倒闭。转变发展方式是铝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经过国内外广泛的调查研究,牛济泰先生把科研主攻方向确定在铝的深加工及产业化应用上,开展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攻关。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在铝的基础上,添加碳化硅纤维、晶须、颗粒等非金属增强相而构成的新型结构材料。它与铝合金相比,具有强度刚度高、重量轻、抗振动、抗宇宙射线等六大优点,因此在许多工业领域已逐渐取代铝及铝合金,成为新一代结构材料,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军品、民品应用前景看好。

但是,这种铝基复合材料发展应用与产业化的最大障碍是封装问题,需要焊接材料及技术上的突破。牛济泰先生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发挥自己在材料、物理、焊接方面的科研优势破解这一难题。他夜以继日地翻阅大量资料,走访了不少企业,还到先进国家考察学习,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开展研究的初期遇到资金困难,牛济泰先生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购买试验设备,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家铝基复合材料实验中心,自己担任主任。研究过程中,聘任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困难,他把自己和老伴王幕珍的退休金拿出来,按时给员工发放。

研究中不断出现波折和失败,有的同事感到前途无望,有些灰心。牛济泰先生鼓励大家说:“不要害怕!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咱们中国人连导弹都能造出来,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封装问题能奈我何?我50岁时,国家派我去俄罗斯学习,我用三个月时间就学会了外语。我这一辈子从没在困难面前低过头,我不信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大家被他的精神感动和鼓舞,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研究之中。

在牛济泰先生的带领下,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的路子,破解了这一难题。

2009年,牛济泰先生带领团队研发的“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熔化焊焊缝原位增强实芯焊丝(CN200910304131.8)”等技术获得了国家8项发明授权或技术专利。

2012年,牛济泰先生带领团队研发的“高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激光诱导纳米钎焊方法(CN201210204398.1)”获得了国家发明授权。

2013年,牛济泰先生带领团队研发的“一种中碳多元素低合金耐磨钢及其制备方法(CN201310067281.8)”等技术获得了国家6项发明授权或专利。

2014年,牛济泰先生带领团队研发的“用于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钎焊的铝硅铜钇钎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1410475633.8)”等技术获得了国家7项技术发明授权或专利。

2015年,牛济泰先生带领团队研发的“一种Al基非晶/纳米晶复合钎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1510369705.5)”等技术获得了国家2项发明专利。

2016年,牛济泰先生带领团队研发的“一种低融点玻璃粉、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利用低融点玻璃粉制备复合玻璃柱的方法(CN201610867288.1)”等技术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7年,牛济泰先生带领团队研发的“高硅铝基复合材料钎料及其制备方法及钎焊方法(CN201710234768.9)”等获得了7项发明授权或专利。

2019年,牛济泰先生带领团队研发的“一种烧结制备低温玻璃焊料片的方法及其应用(CN201911400560.5)”获得了日本专利。

2020年,牛济泰先生带领团队研发的“一种不含钎剂的真空钎焊膏状钎料、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2020042913552000DE)”获得了德国发明公开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