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24日
竹林水乡入画来
本报记者 赵改玲
5月21日,博爱县城市形象logo正式对外发布,在我市(县、市、区)首个推出城市形象LOGO。
博爱县城虽小,名气不小。1927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两字,设置博爱县。
博爱县总人口仅40万,却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甚至是稀缺的文旅及其他资源,尤其是堪比江南的中原竹林、根脉深厚的文化底蕴、经济活跃的怀商重镇、潜力巨大的新质生产力产业,让该县呈现出独特的城市气质。
博爱县,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誉。这几年,博爱县又有哪些新变化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山水林泉寺 电气路港食
博爱县县情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山水林泉寺,电气路港食。
有青山,博爱县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之美誉,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北方三峡、红叶王国”青天河风景区。有碧水,境内8条河流、2条人工河,南水北调每年取水1400万立方米,年可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达1.7亿立方米。有翠竹,拥有1.3万亩全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竹林。有清泉,青天河景区有天然自流古泉“三姑泉”,现平均涌水量5.5立方米/秒,最早在古代中国地理名著《水经注》上已有记载。有名寺,建于金代的月山寺,是八极拳发祥地和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乾隆皇帝曾3次来此巡游。博爱县也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有电,华润电厂2×60兆瓦机组。有气,西气东输河南首站位于博爱县,年供气20亿立方米,山西煤层气年供气5.5亿立方米。有路,两条国道、三条高速公路、四条省道、五条铁路穿境而过,月山站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太高铁在博爱县设立焦作西站,20分钟可达晋城,40分钟可达郑州,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高铁的重要节点。有港,豫北内陆港的成功运营,标志着博爱县正式进入“公铁海”联运时代,实现进出口货物在博爱县报关,通过内陆港直接提箱出口。有食,县域内各类特色美食小吃56种,盛产的四大怀药被誉为“国药瑰宝”,特产清化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博爱县自古是晋商入豫的枢纽之地,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就位于博爱县与山西省泽州县交界处,历来市场繁荣,商贾云集,全县经商氛围浓厚。现在,博爱县正在打造轮胎、健康美食、能源、新材料4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并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健康美食方面,该县有豫竹方便面、燕京啤酒、杰航牛肉等肉、乳、菜、果食品深加工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一个集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城市“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于一体的圆梦之地。
为了进一步展示好、宣传好博爱县美好形象,提升博爱县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强化“太行竹林水乡”城市品牌形象,今年年初,博爱县启动实施了博爱县城市品牌形象设计项目。本次城市品牌形象设计,将太行山、丹河水和该县独有的竹林等优质资源进行符号叠加,综合多重理念进行整体设计,这个标识将是博爱县今后广泛使用的城市形象LOGO。
“博·览古今 爱·誉天下”
那么,博爱城市形象LOGO的构成元素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内涵意义,设计过程是什么样的?
据设计师黄艺姝女士介绍,本次城市品牌形象设计,是根据博爱县的特点,将博爱县太行竹林水乡这一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太行山、丹河水等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具象化展示。
博爱县城市形象LOGO整体为一节竹子,中间部分为山、水的形象。山水体现出水流不息、山峰屹立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岁月的悠长;水的手法选用了以山的倒影呈现,线条设计彰显岁月静谧。色彩上选用渐变,一半在山,一半在水,表达出水天相连的氛围感。在竹子的处理上使用了含有韵律的水墨画风格,体现出“竹林水乡入画来”的城市独有的品牌印象。
“竹林水乡入画来”的理念也是该县和焦作市的城市形象LOGO相呼应、相统一的,体现出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
据介绍,博爱县城市形象LOGO下一步将会有广泛的推广运用。通过全方位的推广运用,城市LOGO将有效地传递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提升博爱县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聚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落地落实,用城市LOGO将“太行竹林水乡”品牌叫得更响、擦得更亮,推动博爱文旅不断再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
建设竹林水乡 打造美食之都
近两年,焦作市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博爱县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乘着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东风,紧扣博爱县“一城一乡一都一枢纽”发展定位,探索具有博爱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立足县域北部林果生态度假旅游区、中部健康美食休闲体验发展区、西部竹林水乡度假旅游发展区、南部蔬菜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区,聚焦博爱文旅“一乡一都”规划和目标定位,建设太行竹林水乡和中部健康美食之都。
建设“太行竹林水乡”。深入挖掘博爱县竹林资源、竹文化,通过改造低产竹林,开拓竹产品应用新场景,不断做大做强竹林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竹林保护开发机制,整合农林、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助力竹林经济发展,将竹林七贤生态文化园、泗沟村竹林露营基地、西张赶特色村庄等文旅项目纳入该县“2345”工程重点推进,让竹林保护与乡村建设相结合。深入挖掘“竹林七贤”文化内涵,按照“连线成片、见缝插竹”的原则,依托城区水系、公园体系建设,围绕城区公园、河道、湿地,把竹林文化融入到乡村建设、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探索发展竹林风情民宿区,逐步建成竹林掩映、清水环绕的现代化宜居城市,进一步叫响博爱县“太行竹林水乡”品牌。
打造中部健康美食之都。利用博爱县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历史人文因素,良好的食品产业发展基础,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文脉入手,挖掘人文故事,持续做强博爱县小吃文化品牌,让“吃在博爱”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博爱县现有小车牛肉、大骨头、绿豆凉粉、黄金烧饼、炒鸡茸等特色小吃56种,其中包含12个“河南老字号”和8个市级以上非遗。目前,该县正集中力量招引布局食品产业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豫竹方便面、博农牛奶、伊清杰航牛肉、博爱丸子、孝敬蔬菜等休闲、绿色食品,力争到2026年形成产值超100亿元的健康美食产业集群,将博爱县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健康美食之都。
来吧,体验一下“太行竹林水乡”的人文风情,感受一下博爱县热辣滚烫的特色美食,看一看博爱县的高质量发展变化。
上图 竹林深深红衣俏。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