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17日

桑果铺成满地诗

□王保利

我一直执拗地认为,颠覆你认知的,不是人云书语,而是要接近实际,仔细看,认真瞧,以获得满地诗雨的真谛。我对桑葚的认知便是如此。

——题记

01

咦,半指长、暗紫透亮的果子,在水果店里眨巴着惊奇的眼睛。俯身一瞧,原来是谷雨时节新下来的桑葚。遂八块钱买上一斤,顾不得清洗,丢嘴里一粒,嗯,酸甜的汁液穿心入肺,也流淌过岁月的记忆。

初识桑葚,要追溯到30年前的暮春时节。单位组织在辉县搞拓展训练,中午时分,我们在一棵蓊蓊郁郁的桑树树荫下歇息,不知谁发现树上结有红色和紫红色的果子。老家在山里的小常告诉我,这叫桑葚,能吃。接过几粒软嫩的桑葚,吃一颗,酸甜酸甜的。满手都被染成了紫蓝色,犹如昔日小学老师批改作业的蘸笔墨水洒了一手。打那以后,每看到这种黑紫色诱人的果实,明知道舌头和手指,乃至衣服都会被染上难洗掉的酱紫色,依然会吃得满嘴香,因为吃出的是一种入口即化的甘甜回味。

桑葚,为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山间黄褐色的桑树,树干高大,呈椭圆形的叶子,脉络清晰,光泽亮丽。淡黄色的小花朵成簇开放三个月后,就次第悬垂着酸甜软嫩的桑果了。“桑葚”一名,《本经逢原》中最早记载:“桑椹,手、足少阴、太阴血分药。”原产于中国中部,有约4000年的栽培史,栽培范围广泛,适应性强,多生于丘陵、村旁、田野等处。

因桑树大多生长在山区,使桑葚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桑葚又被称为“民间圣果”。桑葚的营养价值是苹果的五六倍,是葡萄的四倍,《本草纲目》中记载:“桑葚捣汁饮,解中酒毒、利水气、消肿、滋阴补血,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等。”桑葚也有生津润燥、乌发明目、生津润肠、养颜美容的功效。自此,我便对它情有独钟,不仅应季购买,还要去桑葚园区采摘,畅享田园风光,怡养雅致性情。

02

立夏后,桑果似乎也随季节的变化开始换装了,由鲜红变为紫红,增加了成熟的韵味。一串串鞭炮似的桑果挂满了枝头,炫耀着自己的幸福。在幸福的感召下,5月8日,应全云老师邀请来到大沙河南岸的焦作通宝富硒桑葚采摘园,与桑葚来一次美丽的“约会”。

抑或心情使然,还没到桑葚园,甜蜜的果香已沁入肺腑。当路两旁的绿扑入眼眸,自己的心霎时幻化为清碧柔软的绿了。不错,桑叶的绿,绿得青翠、绿得静谧,满世界都涌动绿的波浪。在满树碧绿桑叶的掩映中,那一串串、一簇簇犹如玛瑙的桑葚,争先恐后地显露出甜甜的笑脸,并展示出不同的神态。你看,微红的如羞涩的少女,欲言还休;深红的似待字闺中的女儿,含苞待放;紫红的则像已婚少妇,风情万种。颗颗饱满,透着成熟;粒粒水灵,令人垂涎……迫不及待摘一粒含到嘴里,一股甜汁沁入心脾,甜到心底。

初夏的阳光,醉心于满园的桑果,使它们闪耀着紫黑色的光芒,仿佛黑宝石般晶莹剔透,我们则狂拍不已。每一粒桑葚恰似一颗小型的“水果炸弹”,充满了浓郁的果香和丰富的营养,让人回味无穷。如同品味生活一样,我们在品尝酸甜交融的滋味。

03

桑葚种植园,满目“硕果盈枝”,颗粒饱满的桑葚沉甸甸的,将枝条压弯了腰。酸甜可口的鲜桑果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他们穿梭在桑葚园中,品尝着这悠悠酸甜。

采摘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趣,不追求急头白脸地要采摘多少。钻进桑树林,呼吸着别样的空气,闻着桑果散发出的芳香,让人神清气爽。桑葚宛如人的发育一样有胖有瘦,一串串桑果躲在绿叶底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有的半红半青,有的紫红发亮,玲珑剔透的好像刚刚刷上一层清漆,闪着光泽,诱使你口水在舌苔下涌动。

可能太在意的热情感染了白桑葚,没多大会儿它就垂青于我。在暗紫色的氤氲里,一串白桑葚东张西望,好像期盼着我的到来。我小心翼翼把犹如一条条正在蠕动的蚕宝宝的白桑葚放在桑叶上,仔细端详着,乳白色的身体通体透亮,煞是喜人,让人爱怜得舍不得吃。它唤起我童年的回忆,让人想起小时候养蚕的情景。

稠密的桑叶,在风的吹拂下开始“哗啦啦”地大合唱。这时,你的眼眸不由得从桑果转向桑叶。那一张张形如手掌的桑叶,新叶呈青黄色,老叶变为墨绿色,在你的周遭铺排成油画般的色彩。小时候,我们许多学生都喜欢养蚕,没有桑叶,就摘些榆叶代替。蚕宝宝刚开始还咬两口,后来连闻都不闻,毕竟不对胃口,便赶紧买些桑叶来喂养。记得焦作日报社的韩老师领着老年记者在山村里包桑叶饺子,看着就稀罕。没想到,返朴归真竟到了吃桑叶这一步。

04

桑葚好吃,自然诗人不能缺席,他们给人们描摹出自然的景象,使人陶醉,让人愉悦。

《诗经·氓》中记载:“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葚是一种养生美食,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据统计,《诗经》中描写桑树、采桑叶、摘桑葚、食桑葚的诗竟有22篇,可见“桑”在远古时期的重要程度。

“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不管是柳宗元的“闭声翅回归务速,西林紫葚行当熟”,欧阳修的“黄鹂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还是陆游的“槃箸索然君勿笑,桑间紫葚正累累”,还有清代叶申芗在《阮郎归》中写道:“南风送暖麦齐腰,桑畴葚正饶,翠珠三变画难描,累累珠满苞。”桑葚,成熟在古代诗词中,散发着诗意的芬芳。

明代九皋声公先生在《次张士竹草堂韵》中写得更详尽,那简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乡村山居图:“西枝草堂西复西,山回谷转路多迷。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自起开门留野鹤,谁能立马候朝鸡。经时不到云深处,雉子将雏鹿有麛。”

在贾平凹先生的散文《西路上》中读到:安康博物馆里的金蚕。说是在安康志上记载,汉朝政府推行奖励桑农的政策,凡有植万株桑者,可奖励一只金蚕。陶醉在桑葚的诗意中,让人不能忘怀的却是《拾葚异器》,它是《二十四孝》当中为数不多的、值得人们学习正确行孝道的典范。吃着,想着,孝亲敬老的传统不能忘啊!

05

“这个采摘园年头可不短了,2011年创建至今,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30多亩,品种也在不断丰富。陆续引进了香金葚、金强63号、新疆白桑、大连桑甜一号、台湾紫蜜等30多个优良新品种,果实有大有小,颜色有紫有白,有的桑葚个头长十几厘米。郑州、洛阳、新乡、济源,甚至山西也有朋友前来采摘。”在采摘园,我们邂逅了采摘园负责人李新国,说起桑葚,这个黝黑面容的汉子如数家珍。

在这里,我们获悉,每年4月桑葚成熟,采摘期长达3个月,不仅为周边2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游客还可以采摘、品尝桑葚,畅享田园风光,品尝到地道的桑葚果酒。

瞅着货架上一排排诱人的桑葚酒,我们很是新奇。喝过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甚至喝过安徽怀远的石榴酒,还真没有喝过以桑葚鲜果为原料的酿造酒。小酌一杯经过发酵、呈宝石红色的桑葚酒,具有桑葚独有的口感,回味延绵。桑葚酒是一种新兴的果酒,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维生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具有滋补、养身及补血的功效,符合现代饮品发展的需求。诚如“桑果酒披着酸性的外衣,却有一颗碱性的心”。

饮酒的同时,我们发现,货架上还有桑葚茶、桑葚果脯等一系列产品。看得出,小小桑葚,已经产业化了。正如李新国所言:“在采摘的基础上,未来几年,要运用科技力量,依托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提高桑葚的附加值,让小小的桑葚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果。”

这时,听到桑葚园中“嗡嗡嗡”的声音定时响起,噢,这是高科技的太阳能智能驱鸟器。我想,《诗经》里“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担忧,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说话间,来自武陟的李女士领着孩子,提着满满两小筐桑葚走过来,笑盈盈地说:“我们是通过抖音找到这家桑葚采摘园的,桑葚的口感真不错。”满嘴紫红色的小姑娘乐滋滋地说:“在桑葚里,我品尝到了花香的味道,下星期还要和小朋友一起来采摘。”

桑舍幽幽掩碧丛,

清风小径露芳容。

参差红紫熟方好,

一缕清甜心底溶。

伫立在桑葚园里,感受着夏风习习,尽享田园风光,不由得想起这首古诗。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诗和风景在远方,其实,诗就在心中,风景就在身边,关键看我们的心境。

又是一年果飘香,又是一抹桑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