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17日
时光流转中的
孝敬村
□ 陈振宇
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个角落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我的故乡——博爱县孝敬村,便是这样一处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它北有太行山的雄姿,南有沁河的柔情,土地肥沃、自然风光旖旎秀美,古时称孝敬里;赵国名将司马卬便诞生于这片灵秀之地,他英勇善战,更以深厚的孝道闻名于世,他的名字与故事便是村庄名字的由来。
站在这片沐浴着历史光辉的土地上,仿佛看到身居高位的司马卬,怀着对母亲的思念,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是他对母亲深深的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乡亲们夹道欢迎的场面,体面而风光。然而,岁月如梭,物是人非,现在此村已无人姓司马,只有司马卬的石像静静地矗立着,守护着村庄,又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诉说着悠悠往昔。司马氏的后代早已遍布华夏大地,甚至远赴海外,但他们的根始终深植于这片沃土。尽管历经无数次的人口更迭和时代王朝的变迁,孝敬村的名字却从未改变,村民们世代传承着中华孝文化,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庄稼的芳香与初夏的微风交织在一起,我想起了太爷爷的话。太爷爷曾自豪地说:积攒下的财富足够几代人享用不尽。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家族的迁徙,那些物质财富早已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太爷爷怎能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离开了这片土地,散落在祖国的各个角落,甚至走向远方的异国他乡,书写了不一样的人生篇章,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眼前的田野上,风吹麦浪翻滚,像是绿色海洋中掀起的波澜。花朵在绿色的画布上争奇斗艳,蝴蝶与蜜蜂在这大自然的舞台上尽情演绎生命的欢歌。每一寸土地,每一朵花,每一个生命,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共同绘制出这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散布在绿色原野中的蔬菜大棚,如同一艘艘承载着希望的巨轮,满载着劳动的结晶,孕育出丰硕的果实,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和能量。
远处巍巍的太行山脉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隐约地勾勒出天地间最质朴的边界。身边的沁河水悠悠流淌,似乎在诉说着往事。河滩上,一片片青蒲草随风轻轻摇曳,一丛丛的芦苇挺拔优雅,吹奏着自然界最悠扬的旋律。在这绿意盎然中,白鹭静静地栖息在沙滩上,它们洁白无瑕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泽,像是一群静谧的仙子,在聆听着河流的低语。空中,鸟儿们展翅飞翔,它们的身影映照在水面上,与游动的鱼群共同谱写着一首生命的交响乐。随着太阳缓缓西沉,沁河两岸的天空被晚霞染成了金红色,这条古老的河流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守护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生命。
沿着古老的街道,面对孩童投来异样的眼光,让我想起了贺知章的“笑问客从何处来”。那好奇而纯真的目光里,我看到了时间的流转,也感受到了世代间的隔阂与联系。问起当初关心我的长者,大多已经离世。他们的身影如同夕阳下的长影,逐渐消散在记忆的尘埃中。那些慈祥的笑容、温暖的话语,如今只能在心底默默地回响。儿时的玩伴已变得生疏,没有了当初在夕阳下、柳树旁嬉戏打闹的熟稔,曾经无忧无虑的笑声,现在只能在记忆中寻觅。
在记忆的深处,村与村之间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河边是弯弯曲曲的小路,袅袅炊烟从村庄升起,飘散在清新的空气中,老牛拉着水车的声音讲述着农耕生活的平和与辛勤,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画卷,那才是心中的故乡。乡愁是一杯苦涩的酒,从崔灏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到李白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们每一次发出乡愁的感慨后,都是向跨越时空的相反方向,开始了离故乡越来越远的旅途。他们知道,那乡愁中的故乡已非当初的模样,已随着时间飘然远去,渐渐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
故乡的土地,见证了无数的离别与重逢,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与梦想。就像那条古老的街道,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它始终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每一个走过它的人的故事。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一条街道,它不仅仅是一段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深处的一段旅程。
夜幕降临,星空下的孝敬村充满了安宁与温馨,那是家的味道、是根的呼唤。太行山的雄伟使家乡人坚韧不拔,历史文化的深厚使家乡人孝顺善良,沁河的柔美让家乡人内心充满柔情,田园的风光则赐予家乡人乐观豁达。他们的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他们的灵魂因此而美丽动人。
故乡的情愫如同这初夏的田野,永无止境地铺展开来,如沁河水般绵延不绝,承载着我们对故乡深沉的爱。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孝敬村的情感纽带与文化传承,都将继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继续以它独特的韵味和蓬勃的生机,迎接每一个日出日落,续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