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17日
解放战争时期
新老46团、47团组建史
□ 吉怀儒
①
②
近年来,由于寻亲、革命传统教育和编纂史料等需要,时常有人给笔者打电话,咨询战争年代焦作地区驻军去向,特别是对解放战争时期焦作地区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以下简称太行四分区)第46团与47团的情况,很多人弄不清来龙去脉,提出了种种疑问与不解。殊不知,焦作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组建了新、老两个46团和47团。
历史风云波澜壮阔。在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四分区(辖今焦作地区、新乡获嘉和山西陵川)第46团和47团先后组建了两次。由于年代较久、资料不全,往往会给人们造成记述上的失误乃至张冠李戴,使读者产生歧义和误解。今特依据《焦作市志》《中国共产党焦作历史(第一卷)》《中共焦作党史资料选编(解放战争时期)》《焦作市军事志》及相关历史资料,将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四分区新、老第46团和47团的组织沿革及部分战斗经过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太行四分区第46团和47团的成立与合编
1947年1月3日,太行四分区第46团在沁阳县第一区盆窑村(今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村)组建。团长任应、政委田耕、参谋长李达九、政治处主任罗占山。
第46团由太行四分区第43团(前身为太行八分区第2团)2连和第45团6连及沁阳县、博爱县、温县、陵川县独立营等组成。全团(乙种团)2个营6个连,加上团直机关和1个特务连、1个工炮连,共1000多人。该团成立后,即成为太行四分区的主力部队,先后参加收复温县、博爱、孟县、沁阳、武陟、修武等战斗,牵制消耗国民党军队,配合刘邓大军在豫北、晋南的反攻,为焦作地区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太行四分区第47团的前身是修武县大队(修武县独立营)。1943年10月,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再次成立后,以太行八军分区(焦作及周边地区先隶属太行八分区,后划归太行四分区)第2团(即老二团)第3连的9班为骨干,加上该县万箱铺和南坡游击队20多人,抽调2团的江春贵等干部,于县城北部太行山区的小滴池村组建修武县大队(亦称修武县独立营)。大队长江春贵、政委米光华(兼)、副政委任应。主要任务是发展修武县地方抗日武装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根据地,开辟新区。一个多月后,发展成2个中队4个排共100多人。
1944年保卫麦收时,修武县大队曾在道清铁路以北地区屡挫抢粮之敌。战士赵遵秀白天参加麦收,晚上身穿便衣抓获敌军催粮人员,40天俘敌47名、截粮140石,被评为全县杀敌英雄,先后参加太行八分区和太行军区英模会,被表彰为“太行军区二级杀敌英雄”,并奖励冀南币800元和银质奖章1枚。修武县大队在百间房伏击战中,打死打伤伪14旅抢粮的伪军数十名,完成保卫麦收任务。同年11月底,伪14旅1团7连1排长陈安江等率士兵170多人起义,之后充实到修武县大队,使修武县大队发展为3个中队共300多人,陈安江任大队长。1945年2月,修武县大队同太行八分区主力部队一起参加五里源战斗,歼敌800余名。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修武县大队扩编为修武县独立团,团长江春贵、政委王一平(兼)。9月,沁博县大队补充到修武县独立团。1946年1月,修武县独立团改编为太行军区第60团(隶属太行四分区),共1300人;3月,改称第47团,团长孙家贵、政委田耕(次年1月卢璐接任)、参谋长雷立德。
1947年8月15日,太行四分区第46团和47团奉命在博爱县中里村合并,整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27旅79团,团长任应、政委田耕、副团长孙家贵、参谋长靳钟、政治处主任罗占山、供给处处长武永泰。该团第1营营长常路、教导员林一山;第2营营长常凤山、教导员郭纯夫;第3营营长赵景春,教导员阎超山,全团1700多人。8月25日,该团由驻地出发,自济源与山西垣曲之间渡黄河南征,投入解放战争大反攻行列,先后参加洛阳、豫西、郑州和淮海等战(役)斗。
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1949年2月,由太行四分区第46团和47团作为班底的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7旅79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45师133团(隶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斗。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在朝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1954年5月回国后,该部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序列。1961年6月,改编为空降兵部队。2017年3月,空降兵第15军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实行军—旅—营编制,第133团扩编升格为空降兵军第133旅。
■太行四分区重组46团和47团及其发展与整编
1947年8月下旬,太行四分区原先的第46团和47团被整编南征后,太行四分区以焦作、修武、博爱县等独立营、区干队为基础,重组46团(即新46团),团长李达九。该团成立后,和第44团共同成为太行四分区主力团,在焦作境内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多次作战,屡建战功。
重组的47团(即新47团)前身是沁南独立营。沁南独立营组建于1946年10月,辖3个连,营长齐世尊(后任新47团副团长,1948年牺牲)、教导员胡今吾。该营1连是原博爱县独立营第1连,组建于抗战末期,战斗力较强;2连是1945年春解放沁(阳)北(部)后组建的沁阳县基干连;3连是抗日大反攻(1945年8月)解放博爱后组建的回民大队(连级),全营近200人。在老46团和47团整编随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南下后,太行四分区调沁南独立营到道清铁路以北九里山一带,负责焦作以东至薄壁(今属新乡辉县)的游击战争。
1947年8月底,沁南独立营升编为太行四分区第47团(即新47团,乙种团),该团辖2个营,共6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是年冬,太行四分区第44团编入太行军区独立旅后,新46团和新47团成为太行四分区的主力团。其间,新47团扩编为甲种团,辖3个营,共9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1948年2月,该团在博爱阳庙镇遭到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第40军某团的偷袭,该团官兵奋勇抵抗冲出重围,后勤人员受到损失。该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麻痹轻敌情绪,提高战斗勇气,化整为零,以连为单位深入敌占区,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是年初,太行四分区在沁阳县赵寨村召开评功奖模大会,该团1连被评为“战斗模范连”。
1948年10月23日,太行四分区新46团、新47团和修(武)获(嘉)武(陟)县独立营,在获嘉城南小洼村歼灭国民党军第40军106师315团;10月24日,新46团和新47团与修获武县独立营等部,配属华北野战军第14纵队发起解放修获武三角地区之战斗,歼灭国民党军队庞炳勋部第115团和驻谢旗营、宣阳驿、中和、郇封等乡村之敌,除修武、获嘉2个县城和几个据点外,修武、获嘉和武陟三县基本获得解放。10月27日,新46团、新47团和华北野战军第14纵队41旅、42旅参加解放修武县城的战斗,消灭守城之敌,解放修武城。接着,在攻克获嘉县城的同时,还歼灭了溃逃至该县的修武县保安团残部,活捉了国民党修武县县长兼县保安团司令徐景山和保安团副司令张耀山。
1948年冬,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太行四分区新46团和新47团分别编入华北军区独立第7旅第19团和20团,参加解放获嘉县城、围攻新乡等战斗。1949年2月,华北军区独立第7旅第19团和20团。在天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196师586团和587团。1950年10月,第196师586团和587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3月归国休整,后驻防天津地区。1985年7月,第196师划归天津警备区,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该师由乙种师缩编为摩托步兵旅(撤销团,实行旅—营编制)即第196摩步旅,次年9月该旅调归陆军第24集团军;2003年11月,第196摩步旅改隶第65集团军;2017年4月,该旅转隶第82集团军,改编为合成第196旅。
图① 任应,解放后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
图② 田耕。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