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26日

不一样的《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子曰:“巍巍(1)乎,舜(2)禹(3)之有天下也,而不与(4)焉!”

【译文】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禹所拥有的天下,并不是靠争夺获取的!”

【评析】

本章孔子盛赞尧、舜二君的崇高道德和伟大功绩。

(1)巍巍,指高大的样子。

(2)舜,三皇五帝之一,名重华,德行高尚,接受尧的禅让而享有天下,国号“有虞”。

(3)禹,指上古时期与尧、舜齐名的圣君,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治理了滔天的洪水,并划定出中国的九州版图。相传,禹因治理黄河有功,接受舜的禅让而继有天下。

(4)与,指参与,这里有争取之意。

在儒家看来,正是尧、舜、禹三位圣君开启了礼乐文化的序曲。自尧帝始,华夏民族进入“公天下”的时代。在他去世之前,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推舜为帝。而舜在去世之前,同样仿效尧的做法将帝位让给了禹,这在历史上称之为禅让。本章孔子认为舜、禹得到天下,只是依据各自的品行和能力,水到渠成的结果,并非是他们有意争取。有关于这一点,孟子与弟子万章曾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当万章问:“尧把天下给了舜,有这回事吗?”孟子说:“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天子是不能够将天下让给别人的。舜享有天下是因为他的行为和政事顺应了天意,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即使他想要逃避也不可能。

在《论语》里,孔子多次表达了对尧、舜、禹等上古圣君的溢美之情和尊崇之意。那么,孔子为何要一再称颂这些历史久远的圣君呢?这是因为时代处在瓦釜雷鸣的春秋之末,诸侯争霸导致周代礼乐制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孔子急于找到一个天下为公、任人唯贤的和谐社会,以此作为他向执政者描绘理想蓝图的范本。而舜帝、夏禹这些圣君无疑是他最为理想的人选,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孔子托古言志,他是借助于圣君之口来阐述他的仁政、德治的远大抱负。

(第1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