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18日
春到东仲水
本报老年记者 付 霞
“花露重,草烟低。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在这个花草漫香、野菜鲜嫩的美丽季节,我和文友又一次来到美丽的小山村东仲水。青山如黛,我们的心情亦如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灿烂。
这个深藏太行深处的村子是文友棉花堂的家乡。因富硒苹果产地而远近闻名,上世纪70年代在全省果品鉴定会上,东仲水的苹果名列前茅。每年的三四月份,山坡上、沟崖边开满了金黄的连翘花,果园里有嫣红如霞的冬桃花、青白玉琢的樱桃花和半红半粉的苹果花。每每干活累时,她都会坐在树杈上,一边休息,一边享受着蜂飞蝶舞、风送花香的惬意。想想都是那么美!
跟随着棉花堂的脚步,沿着山间小路,走进了东仲水村。路旁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儿温柔可亲,葱绿中夹杂的野桃花像朵朵红云,耳边响起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诗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4月的暖风把这个小山村点缀得如诗如画,风姿曼妙。
走在东仲水的春天里,仿佛走进了唐诗宋词的古韵中,一不小心就惊扰了万花丛中的几只蜜蜂,嘤嘤嗡嗡,金色的翅膀上有寸寸诗意,点点墨痕。“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走在东仲水的春天里,心中被吹拂得丝丝柔软,穿越时空,从喧嚣的红尘中引领出来,回到悠望南山的世外桃源。
清明前后,栽花种豆,田野里一片繁忙的劳动场景。苹果种植大户赵桂生正在给自家园里的苹果树施肥。赵师傅有好几处果园,都被他打理得干净整齐,地上刚撒的一层牛粪散发着清草的味道,幸福写满笑脸。
午饭是山韭菜土鸡蛋饺子。稍作休息,棉花堂拿上工具,带我们去采摘木兰芽。我们从高高的土岗上慢慢下到沟里,棉花堂指着陡崖边斜伸出的一棵小树说,这就是木兰芽。我瞪大了眼晴。无数次听过木兰芽菜,也在餐桌上品尝过它的美味,一直以为是长在山里的野菜,没想到木兰芽原来是树上长出来的芽儿。
棉花堂告诉我,这树叫栾树,早春长出的新芽就叫木兰芽,像极了香椿芽,梗黄叶红。可是栾树的芽儿为什么叫木兰芽?相传,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在一次征战中路尽粮绝,万分焦急。突然,一片片红红的栾树叶出现在花木兰眼前,她顺手摘下一片,放进嘴中,只是有些淡淡的苦涩,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于是,她召集将士采摘,将采摘的栾树叶用开水煮一下,放进泉水中浸泡两日,待苦涩的味道去除后用盐水给将士们拌成凉菜,解救了断粮的将士们。为纪念花木兰,人们将栾树叶称之为“木兰芽”。
原来,木兰芽不仅味道鲜美,还有这么一段美丽的传说。我们享受着采摘乐趣,品尝着云淡风轻的山野清欢。
东仲水的春天让我痴迷、让我沉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