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22日
清岁贡生许邦彦
□卫 星
许邦彦(1857年至1947年),清岁贡生,山阳区定和村人,字硕甫,号耿介,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治学严谨,著有《为人约语》《耿介斋小草》等多部著作。
何谓清岁贡生?其含义是:在清朝时期,从府、州、县的秀才中挑选出成绩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字监深造,这些读书人被称为贡生,意指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推荐或委派国家使用。
在山阳区辖属的山阳潮街西边,并排耸立着两通石碑,当地人俗称“双碑楼”。其左侧的碑上刻着“清岁贡生许老夫子印邦彦字硕甫德教碑”。此碑立于1920年3月,高2.13米,宽0.93米,厚0.26米,巍峨壮观。
1936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我党呼吁全民团结,共同抗日,形成统一的民族抗日阵线。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促蒋介石抗日,拯救中华民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逼其抗日。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西安事变”。
许邦彦闻讯后感慨万干,当即赋诗:同室操戈事可哀,国土沦陷北华残。张杨兵谏内战止,团结抗日复河山。
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加快侵略步伐,并猖狂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将不国、民不聊生。许邦彦振臂高呼、唤醒民众:“日宼统治不会长久,我们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是绝对不会灭亡的!”
1938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了焦作地区。为了巩固统治,敌伪势力威逼许邦彦担任敌伪维持会长,许邦彦不为高官厚禄诱惑,拒就伪职,表现出刚直不阿、宁死不屈的民族尊严。
拒任伪职后,许邦彦北上太行,加入共产党的阵营,设帐授课,教书育人,鼓励青年学子投笔从戎,团结抗日,为国为民多作贡献。在那些血与火的战争岁月,许邦彦多次掩护或护送我党、我军的情报人员。
1945年9月,焦作获得了第一次解放。在共产党组织的万人祝捷大会上,许邦彦以开明绅士的身份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
1947年10月,许邦彦溘然长逝,享年90岁。他作为焦作著名的教育家,受到后人的景仰。如今,在其曾设帐授课的小山村——张盘沟,崖壁上刻着的“中华魂”和“春风化雨”几个大字仍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