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22日

乐读《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谋取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评析】

本章夫子谈论做人不错位,做事不越位,各安其位,各尽其职。春秋末年,天子衰微,诸侯失位。大夫凌驾于诸侯,家臣取代大夫的事情已然屡见不鲜。彼时,晋国六卿当政,齐国田氏专权,鲁国三桓把持朝政等,卿大夫纷纷发起向诸侯夺权的斗争。鲁国还一度发生了政权从三桓手中旁落,取而代之的是季氏的家臣阳虎。这种种异象,根源于礼制的破坏,人心离散,私欲横行,僭越与凌烁,已经愈演愈烈。

夫子在本章所言,就是强调礼在政治生活中的规范作用,如果人人都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那整个社会必定和谐有序。此外,如果人人“素其位而行”,没有私欲,不去觊觎不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就不会有如此多的征战杀伐。不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政治清明时完全可行,但到了非常时期就不可行了,需要有识之士挺身而出,而不是事不关己、坐等其变。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陈成子(田常)发动政变,杀死了齐简公,拥立平公为国君,自己出任相国,独揽齐国大权。听到这样大逆不道的消息,已经多日不临朝、年过七旬的夫子奏请鲁哀公,恳求出兵讨伐陈成子。而哀公表示鲁国力小,推诿他去找三桓商议,可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夫子在对待“臣弑君”这件事上,显然已经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不是他该管的事。因为此时,夫子在鲁国不被任用,只得到一个有名无实“国老”的封号,而讨伐陈成子这样的军国大政,起码应该由卿大夫提议。但眼见陈成子践踏王权,以下犯上,手段残忍,如果自己不声不响,就违背了义的原则,与乡愿之徒何异?所以,他以曾经大夫的身份,毅然向国君进谏。

无独有偶,还有一件事关鲁国安危的大事,夫子的做法是虽“不在其位”而必谋其政。据《仲尼弟子列传》记述,齐国的田常准备发兵攻鲁,鲁国危在旦夕。按理说这样的事情是鲁哀公和三桓考虑的,齐军来了打还是不打,如何迎敌,这和夫子没多大关系。但在国家危难之时,夫子义不容辞。他对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先的坟墓所在,是父母之邦,值此国难当头,你们几个何不挺身而出呢?”最后子贡临危受命,相继出使于齐、吴、越、晋等国,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第1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