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22日

久病床前有孝子传承美德好家风

本报记者 梁智玲

百善孝为先。恪守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年来,解放区王褚街道锦祥花园社区锦祥花园小区百合苑3号楼住户王志强姊妹4人,轮流服侍床前,悉心照顾八旬重病父母,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照顾父母双亲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背后,是家里的每一位成员用心奏响的亲情交响曲,更是这个家庭德孝传家、敬老孝亲的家风传承。

父母瘫痪在床

儿女悉心照料

“爸,妈,今天太阳不错,俺大哥从济源回来了,咱理理发。”3月19日,王志强的二姐王玉红对父母说。她和大姐王玉荣、大哥王志刚一起,把父母从床上抱上轮椅,固定好安全带,推到客厅阳台。

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不骄不躁,照亮了父母的脸庞。姐妹俩端来热水、准备好毛巾,王志刚拿起推刀,开始为父亲理发。“爸,不舒服你说一声,我再轻一点。”王志刚对父亲说。瘫痪的父亲不会表达,但能听明白儿子的叮嘱,一边点头,一边“嗯、嗯”应答着。

一旁的母亲看着儿女忙碌,感慨万分:“俺老两口拖累几个孩子,心疼孩子们……”“妈,你可别说这话,你和我爸好好的,就是我们姊妹几个的福气。”王玉荣说。

老两口同岁,今年已87岁高龄。老父亲叫王则让,是焦西矿的退休工程师。母亲叫张惠珍,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2017年,王则让突患脑梗,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后来,张惠珍也突发脑梗瘫痪在床。老两口的生活起居全靠儿女们照料。

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有多难?王家的兄妹四人深有体会。父亲的病情更重一些,身上连了胃管,吃喝拉撒全部在床上;母亲能交流表达,但无法行走,吃饭、上厕所需要帮助,处于重度失能状态。最平凡的日常里,两位老人身边需要有两名成年人才能完成日常照料。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王玉荣姐妹俩在老人居住的房间里搭起了小床,日夜陪护。“我们姊妹几个轮流陪护,晚上躺在父母身边不能睡,每隔一个小时就要起床一次,为父母翻身、换尿布。”王玉荣说。

数年如一日,王家兄妹四人从无抱怨,也没有因为照顾老人产生分歧。他们总是谁有时间谁就来陪着父母,喂饭、喂药、翻身、照顾大小便等,这些事情他们做起来十分熟练。“虽然劳累,但看到父母脸上的笑容,就觉得很满足。”王志刚说。

赢得亲朋点赞

付出终不言悔

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年累月照顾瘫痪在床的父母,谈何容易?每天早上,是家里最忙的时候。照顾两位老人起床、洗漱、吃饭,要花费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王志强和姐姐先照顾父母起床,再匆匆忙忙去上班。每天如此,从未改变,经常累得他俩满头大汗。

子女们还格外照顾老两口的精神生活。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家里准备了移位器、爬楼轮椅等多种养老器具。王玉红一一向记者介绍了这些器具的用处,她说,两位老人出门一趟特别不容易,他们姊妹几个会在天气好、都有时间时,想办法把老人背下楼出门转转。“这家的孩子们真孝顺,经常见到他们把老人推出来散心、晒太阳,老人的穿戴也整整齐齐。”记者在采访时,一名邻居忍不住赞叹。

趁着节假日,姊妹几个还会想尽办法带着父母去旅游。这两年,他们陪父母游览了皇城相府、郭裕古城等景区,让老人在赏心悦目中不畏病魔缠绕,增加安度晚年的乐趣。“俺舅家的几个孩子特别孝顺,想法哄老人开心,亲朋好友都赞不绝口。”王则让的外甥郭丁柱说。他向记者介绍,每逢舅舅、舅妈生日和节假日,就是亲友聚会的日子。子女们会提前准备好节目,让两位老人坐在轮椅上看表演,用热闹的气氛驱赶晚年的孤独。

长年累月照顾老人,日夜不能好好休息,精神也不能放松,已过六旬的子女们身体也会吃不消,他们是否后悔过?王玉荣说:“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照顾父母尽孝心是子女的本分,付出再多也不会后悔。”她的这一番话,朴实无华,也得到了姊妹几个的认可。

百善孝应当先

传承敬老家风

记者在采访时,还了解到了另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张惠珍曾是我市出了名的孝顺媳妇,把婆婆从孟州老家接来焦作,孝敬她一辈子。早在2004年,她悉心照料婆婆的故事,就登上了《焦作日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母亲服侍奶奶的那些年,王志刚姊妹几个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王志刚说,奶奶不喜欢吃咸饭,母亲单独为她做口味清淡的饭菜;奶奶经常便秘,母亲为她喂有利于肠道蠕动的食物;奶奶经常尿床,冬日尤其频繁,母亲坐在炉子前为她烤床单;奶奶久病卧床经常发脾气,母亲想尽办法逗她开心……

“我奶奶瘫痪在床,母亲服侍床前多年,把我奶奶照顾到106岁,当时在整个焦西矿、甚至焦作市都很出名。”王志刚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多了,照顾父母更有条件,他们应该更孝顺才对。

敬老爱老的美德,在照顾老人的行动中,得到了很好传承。王玉荣和她的弟弟妹妹的敬老孝亲善举,还在日夜坚守中继续,同时也在晚辈的心灵中播下了德孝为本、知恩图报的种子。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王玉荣的儿子杜亮亮趁着休息时间,陪伴妈妈来到外公、外婆身边,和母亲一起照顾外公、外婆。“妈,给我外公喂200毫升牛奶够不够?”“够了。”杜亮亮把牛奶温热,通过胃管给外公增加营养,又给外公喂水、拍背,让外公更舒服一些。“家里的孩子们都很孝顺,在外地工作的也经常打电话回来关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只要有时间,都抢着来老人身边,为照顾老人搭把手,尽分心。”王玉红说。

(线索提供:郭丁柱)

图① 子女为王则让老人理发。

图② 在子女们的照顾下,王则让、张惠珍老两口面色红润。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摄

■记者手记

言传身教诠释孝道

□梁智玲

孝老爱亲是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的品德,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事。和其他儿女一样,王志强姊妹几个在赡养老人方面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他们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多年如一日地照顾年迈病重的父母,足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这分美德,是家风的传承。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形成好家风的关键。孝敬老人不能挂在嘴边,更要有实际行动。张惠珍老两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孝爱美德,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成为道德品质过人的佼佼者。

良好家风代代相传,言传身教诠释孝道。就是这样,他们怀着一颗孝顺之心,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孝老故事,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爱亲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孝老爱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