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21日
“足球运动”专业和体育单招“扩容”引关注
教育部官网3月19日发布了《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以下简称《审批结果》)。根据《审批结果》,足球运动成为新增专业,开设运动训练专业的院校大幅增加,北京大学继清华大学之后也将开设体育教育专业,这些与体育特长学生升学有关的变化在业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教育部官网的消息显示,此次共新增备案专业点1456个、审批专业点217个。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审批结果》提到:“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
根据同时发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包括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贵州警察学院在内的30所高校将开设足球运动专业,其中主要是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此外,还有31所高校获批成为新增的开设运动训练专业的院校,其中包括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在业内被简称为体育单招,2023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院校共有117所,这次的增幅相当可观。
北京大学获批开办体育教育专业也颇为引人关注。继清华大学获批之后,此次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申请开办体育教育专业也通过了审批。
北京大学教授、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说,尽管从目前的招生政策来看,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规模和质量面临很大挑战,但不影响我们利用北京大学深厚的体育与多学科的教育资源。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表示,针对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新政,部分院校申请了体育专业,尤其是坚持自主培养模式的一些重点大学,如清华、北大、北理工等,还陆续出台了文化课破格政策以招到更好的生源。而其他一些院校则选择了增加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和新开设足球运动专业,以应对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要求提高后带来的生源减少等问题。这有助于更好地贯彻招生新政,也会逐渐成为未来高校“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一个趋势。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运动训练或足球专业单招,再加上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俗称“挂靠”),这三种方式组成的“多元化”招生和培养模式将是未来我国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模式。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认为,目前教育部认可的体育类专业有10多个,而现在不少高校比较集中地选择开办运动训练专业,可能有解决招生难度问题的现实考量。从长远来看,无论是运动训练专业,还是足球运动专业,都需要相关院校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需要想清楚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