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21日

家乡的春天

本报老年记者 毋法洪

我离开农村老家几十年,思乡之情从未改变。春暖花开,朋友约我上山采风,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欣然同往。

仲春时节,古老的小山村处处散发出春的气息。那精雕细琢的楼院砌墙青石,古色古香、高大的门楼和阁楼,雕花的门窗拱圈与门楼亮窗,独具匠心的外墙体上随处可见用作拴牲口的“猫耳洞”和“上马石”皆有明显的明清风格。尤其是那块镶嵌在大门拱下的门匾,镌刻着“一树百获”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代代眼望木刻四字,种地植树,培育人才,勤于耕读,功留千秋。村内外现存树龄数百年、树围几人抱的老槐树、黄楝树和松柏树有近十株,那是祖先留给后人的财富,被林业部门挂牌保护。古树老房相映成趣,在暖阳和风里充满生机。身临其境,我张大嘴巴,尝一口新鲜的春味,尽享这原始的乡村气息,感受着家乡春天的美好。

冬去春来,山村、田野已是春意盎然,桃红梨白油菜花黄,在春光里跟绿树青山勾勒出一幅彩色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人勤春来早”,最早给人们带来春天信息的,是村里勤快的留守中老年人。他们依托养猪放羊、喂蜂取蜜、种植药用皂刺三大支柱产业,一开春就忙活起来,村内外处处是一派繁忙景象。村口的防火点、值勤点有佩戴着红袖套的值班员坚守岗位;斜坡上的皂刺田里,老妪少妇正挥锄除草。村中央整齐摆放着一行两层蜂箱,养蜂人正戴着防蜂帽面纱,小心翼翼地掂出一筐蜂巢,用刷子轻轻扫下蜜蜂,再用刀子麻利地刮掉蜂巢蜜。蛰伏了一冬的蜜蜂从箱口飞进飞出,嘤嘤嗡嗡,纷纷扬扬。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里的乡亲们正在谋划一年的致富蓝图。他们实干加巧干,播下春天的希望,必将迎来丰硕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