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6日
扎花灯 闹元宵
难忘儿时的手扎纸灯笼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温一壶月光,融化岁月风霜。点一盏花灯,祈愿上元安康。元宵节的花灯是大家新春庆祝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寓意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
农历正月初十以来,我市很多商家都把花灯摆在明显的位置,供市民选购。“在花灯的衬托下,元宵节的气氛满满。各式各样的元宵花灯琳琅满目,不仅有传统材质的纸制灯笼,还有中国元素和卡通人物造型的电子灯笼,均被商家摆在了显眼位置。看到这些花灯,儿时记忆中扎花灯闹元宵的场景再一次在脑海中重现。”“80”后宋林说。
宋林今年40岁,出生于博爱县,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年节的记忆特别深刻。说起元宵节,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纸灯笼。那时候,元宵节制作纸灯笼是孩子们的一大乐事。春节走完亲戚,孩子们就开始着手准备制作元宵花灯的材料。高粱秆、竹篾、厚黄纸、元宵外包装纸、铁丝、蜡烛等是制作花灯的主要材料。村里会扎花灯的“能人”很受孩子们欢迎。孩子们带着四处寻来的材料,三五成群跑到“能人”家中,请求帮忙扎花灯架子。“能人”来者不拒,说说笑笑间,就按孩子们的需求扎好了花灯架。
孩子们欢欢喜喜带着花灯架子回家,用彩纸(多数是元宵外包装纸,以红色、绿色为主)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花灯进行装饰。然后,就等着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花灯里点上蜡烛,出门和小伙伴们比试了。“男孩多拿着公鸡灯,女孩提着花篮灯。元宵节的晚上街上很热闹,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们打着灯笼沿街串门。‘碰灯’是孩子们之间的游戏,灯笼在碰撞过程中被点燃时有发生。这时,小孩子们会哭,大人们则在一旁边安慰边笑,特别有意思。”宋林说。
后来,花灯发生了很大变化。元宵节自己动手扎花灯的人越来越少,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花灯越来越多,各种造型的花灯让人挑花眼。每年元宵节,宋林也会挑选几只花灯,送给晚辈玩。“现在的花灯里装的都是电灯泡,外形也精致了很多,各种款式应有尽有,但也缺少了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宋林说。
记者从我市一些市场了解到,花灯的销售旺季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每年款式都会有变化,价格从每个几元到上百元不等。“今年,这款带有猜字谜的纸质灯笼比较受欢迎,大小不同,价格也不同,单价在10元以内,很多消费者一次购买好几个,图个乐呵。”我市人民路山阳商城一家商户的工作人员说。以龙元素为主的半成品花灯也深受欢迎,价格不高,孩子们买回家可以自己制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传统年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