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3日

漫话山门河

□郑乃谦

山门河位于太行山南麓,发源于紧临修武县的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郑山河一带。它长约60公里,山区流域几乎全在修武县西村乡境内。上游地段的仙洞、女洞、三官洞、青龙洞、黄龙洞等天然洞穴,均是水源地。这一带植被茂密,除了木料,还盛产连翘、野山药、鸡头参。山门河有两条大的支流,东边的一条起自修武县龙门村(已划归云台山镇)峨峪自然村的黄龙洞附近,西边的一条起自修武县甲板创村的返底自然村里边。两条支流,同时在山门河口与主流交汇,然后通过1公里的山谷出了太行山,穿过焦作市马村区,最终在修武县城西部汇入卫河支流大沙河。由此可知,山门河属于海河水系。

1

山区流域内有20多个行政村,占了西村乡过半的面积。山门河与其几条支流,在出山口附近构成扇状地形。狭长的山间盆地南部被远古时期的洪水切割得支离破碎,形成了几个“半岛”。至西向东,磨石坡、西村、六股涧、小东村和大东村5个村庄分别位于“半岛”之上。

山门河流域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有双槽口、金牛洞、祖师顶、穆家寨、凤凰叼山和十八罗汉守银洞等诸多名胜文物及相应的民间故事,流传最广的是青龙洞的传说。众多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形成了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色。如果人们对山门河不熟悉的话,那么素有中原第一峡美誉的青龙峡,可谓是万人皆知了。殊不知,青龙峡乃是山门河上游之一段。

2

谈到河流,人们的印象往往是碧波荡漾,遗憾的是山门河三年两头不见流水。干涸的河滩,平时就是放牧牛羊的牧场。每逢汛期连日降水之后,很容易引发山洪。肆虐的山洪挟裹着泥石流,给沿岸带来灾难。1970年以来,共发生过6次山洪。1970年的那一次可称得上五十年一遇,位于下游白庄村驻军两名解放军战士为救人光荣献身,人们按照故事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歌的旋律重新填词,来纪念两位烈士。2000年那场洪水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人们至今仍感到恐惧。最近一次山洪发生在2021年7月,也是令人惊心动魄。2015年开始,国土部门实施山门河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险工地段的水患有望被根除。

早在1969年,西村公社学习红旗渠精神,组织干部群众经过6个春秋的艰苦奋战,在山门河上游的纸浆庄建成了青龙洞水库,并完成了水利工程的所有配套设施,1978年又对拦河大坝加高。这项工程被称为修武县的红旗渠。它化害为利,不仅有效发挥了防洪减灾作用,还解决了流域内的人畜饮水困难,部分耕地得到灌溉。汛期拦河大坝的瀑布景观,吸引人们纷纷进山赏景。山水美景也招来了众多书画家在此设立创作基地。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西村籍知名画家申世辉通过自己的国画作品,把山门河流域的景观传遍津门乃至全国各地。

3

山门河流域的浅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除了煤炭、铁矿石、铝矾土,还有储量巨大的石灰石。集体化时期,不仅当地群众农闲时开采,就连平原地区的乡村也组织劳力进山搞副业。上个世纪70年代,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五小工业,新乡、原阳和获嘉等地分别在山门河口东西两侧的西村、大东村和大南坡建井采煤。后来,这3个村都有了自己的集体煤矿。这些采矿活动,富了群众,富了集体,还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

从当地人的语言习惯来讲,山门河是一个地名,即山门河口的简称。

山门河口古称双槽口,山口的两边各有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东边的山名挺有诗意,叫栖凤山。两座山峰犹如两只盘踞的雄狮,形成两山夹一河的险要地形。两山分别沿东北至西南方向延伸,地势南缓北陡,像蜿蜒的巨龙横亘于怀川大地,构成了太行山与豫北的天然分界线。

4

山门河口这道天堑,扼守着太行山的门户,是联通晋东南和豫北平原的一条重要通道。它以其险要的地形和特殊地理位置,早在冷兵器时代便是重要的军事关隘,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与穆家寨、九寨关等古代工事,构成了纵深的攻防体系。相传隋唐年间,名将秦琼与尉迟敬德亲率大军征战,路过此处时人困马乏,遂安营扎寨。为了防止污染河水,士兵在河滩一块巨石上凿了一对石槽,用来给战马饮水喂料,因此留下了双槽口的传说。双槽对面河岸的石壁上,古时凿刻有两尊佛像,人称二佛把门,佛像和双槽40多年前被毁。

在河口西侧石壁上,有一座明代嘉靖年间挖凿而成的石窟。石窟两侧刻有“抗日建国”四个大字。它是为纪念抗战全面爆发一周年,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之战地动员委员会组织人力镌刻而成的。它见证了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修武儿女誓死抗战的决心。一座石窟,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1938年春季,山门河口附近有多支中国军队抗击日寇。八路军129师386旅补充团驻扎在河的东侧,国民党95师驻扎在河的西侧。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不计前嫌携手抗战,因而山门河流域也具有浓重的红色元素。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所在地均在河口附近,抗日名将陈赓、罗奇率部在此抗敌,因而这里成为彼时修武的政治、军事中心。

5

我们再来看看山门河口的变迁。

过去,山门河口仅仅是一个进出山的三岔路口。一座破落的老君庙附近,除了西村公社的修造厂和供销社的门市部,另外就是几个孤零零的小焦矸炉,显得十分萧条。河口的地理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1978年,青龙洞水利工程竣工后,西村公社在山门河口西侧河滩建立了化工厂,生产轻质碳酸钙,每月产量数百吨,远销西安、广州以及本省的许昌等地。1981年,在化工厂东侧建立了碳素厂,随着市场需要,后来乡政府将其改建为水泥厂,产品远销郑州等地,供不应求。除了水泥厂,还有多家石灰窑、石料厂、煤场、矿石场。河口一带成了当地建材、能源产品集散地,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一片繁忙。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述企业先后停业,目前只有一家耐火材料企业仍在正常生产。

以前供销社的几个门市部已远远不能满足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大家只好徒步到山门河口外的百间房和待王去赶集。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鼓励发展商品经济,乡政府组织在山门河口成立了集市,每月定期3次,极大地方便了周围群众的生活。1995年,这里扩建成了商贸一条街,各类商铺数十家。山门河口日趋繁华,享有“西村小香港”之称。

6

星移斗转,欣逢盛世。要说山门河流域最大的变化,当属青龙峡景区的开发。

在山门河上游,原来的市级风景名胜即青龙洞景区,植被茂盛,空气清新,峡谷幽深,流水潺潺。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观红叶,冬有雾凇,是一处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因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过去鲜为人知。2000年年初,修武县政府着手组织开发这个景区。次年10月1日,升格为省级风景名胜的青龙峡风景区正式开景。从此,天南海北的游客一批批涌到这里,沉寂的深山沸腾起来,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县政府的钱袋子也鼓了。山水美景招来了真金白银,这也是大自然对这片光荣土地的回报与恩赐。

原来河口附近的路就在石河滩,汛期特别难行。后来紧贴山根新开了路线,1985年铺上了沥青路面。2008年青云大道开通以后,河口附近道路日渐难行,繁华景象不见。2016年以来,勘测人员多次在这一带测量,坊间有消息说,高速公路将从此通过。目前沿太行山高速路线基本确定,万众期待河口一带将会呈现崭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