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29日

焦作年味记忆

本报记者 朱颖江

快要过年了,超市、农贸市场,甚至是街头巷尾,目光所及之处喜气洋洋。红色的灯笼、彩带、礼品盒摞得老高,各色美食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置办年货的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还不放过任何一个摊位,五花八门的年礼,色彩斑斓的年货让人眼花缭乱。

说到年货,大家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是美食,牛肉丸子、小酥肉、蜜三刀、江米条等各色油炸美食。

过年要支起油锅炸东西才有年味。今年60岁的张洪亮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小时候最盼过年,因为过年能够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他说,住在村子里,过年谁家炸东西,香味能飘出去老远。小孩子们闻着味就找上门,遇到大方的人家,会抓一把丸子给领头的小孩,把一帮小孩子打发走。有些小气的人不仅不给东西,还会骂上几句,小孩子们就站在门口大声地唱顺口溜“反击”。

张洪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生活都不富裕,物资更是匮乏。村里只有少数人家有条件买肉,吃肉饺子、炸肉丸子。但多数村民家都是将杂面和黄豆芽和在一起,炸成素丸子。炸肉丸子和素丸子飘出来的味是不一样的,肉丸子的味道特别香。他当时就想,等自己挣钱了,天天炸肉丸子吃。

张洪亮高中毕业后,到焦作上班。上班后的第一年春节,他足足割了2.5公斤五花肉带回家,父母和弟妹都特别高兴,家人凑在一起商量把肉做成什么吃的。他的母亲最后拍板,把肉留下一部分盘饺子馅,剩下的都炸成了丸子。丸子炸好后,大人、小孩都分了一把。丸子几乎都是面,根本吃不出来肉,但也特别香。剩下的丸子被藏在缸里,家里来亲戚了抓一把放在烩菜里。那年春节,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情形,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市民王钢铁说,农村过年很热闹,即便是生活条件不好的人家,过年也得弄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他家就在黄河边,每到过年时,村民就结伴去抓鱼,之前是他父亲去,长大后他就主动承担起抓鱼的责任。

王钢铁说,运气好的时候能分到两条大点的鲤鱼,运气不好就弄几条小鱼。他母亲特别会做鱼,将鱼杀好洗净,在鱼身上抹上盐,待把丸子、小酥肉、油条、甜麻糖这些吃食炸完后,把锅里的油盛出来大半,用剩下的油炸鱼。鱼炸好了,再把锅里的油倒进碗里,做鱼的时候用。他的母亲很节俭,最后要用蒸馍把油锅擦干净,分给家里的小孩吃,那浸满油的馍吃起来特别香。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王钢铁不想让母亲操劳,在饭店买了几条炸好的大鲤鱼送回家。过年时,他要给家人做红烧黄河大鲤鱼,让父母过个开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