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22日
说说子宫肌瘤那些事
本报记者 孙阎河
日前,一位女性读者致电本刊热线,说她在体检时发现有子宫肌瘤,医生说没有症状,肌瘤也不大,不用担心。可是她还是忧心忡忡,想找专业医生再问问。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市人民医院妇科主治医师商研。她介绍,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岁至50岁妇女,20岁以下比较少见。现实生活中,因为肌瘤多无症状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至于确切病因,尚未明了,但因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期,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会萎缩或消退,所以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相关。
商研介绍,按肌瘤生长部位,子宫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两者分别占比约90%和10%。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子宫肌瘤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均被肌层包围。二是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肌瘤表面仅由子宫浆膜覆盖,若瘤体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相连,还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血管供应;若血供不足,肌瘤可变性坏死;若蒂扭转断裂,肌瘤脱落形成游离性肌瘤;若肌瘤位于子宫体侧壁向宫旁生长突出于阔韧带两叶之间,称为阔韧带肌瘤。三是黏膜下肌瘤。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仅为子宫内膜覆盖,这种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并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另外,子宫肌瘤常为多个,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这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商研说,子宫肌瘤常见临床症状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部包块、白带增多、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治疗上,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和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类型、大小、数目全面考虑。对于观察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要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因为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这类患者每3至6个月随访一次,若出现症状可再考虑进一步治疗。药物治疗多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药物多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目的是为了缩小肌瘤以利于妊娠;术前控制症状、纠正贫血;术前缩小肌瘤降低手术难度;对近绝经妇女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避免手术。
最后,商研重点介绍了手术治疗,临床上,因肌瘤导致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严重腹痛、性交痛、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肌瘤体积大压迫膀胱、直肠等引起相应症状;因肌瘤造成不孕或反复流产;疑有肉瘤变的患者,都应考虑手术治疗。至于手术方式,有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另外,还有子宫动脉栓塞术、高能聚焦超声、子宫内膜切除术,这些为非主流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