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05日
棉花被子上的母爱
□青蕊儿
窗外瑞雪纷飞,室内依旧温暖如春,我被母亲的爱团团包围,我的孩子也被包裹在外婆的专属“爱”中。
这个冬日的晚上,他们盖着我的母亲亲手缝制的棉花被子酣然如睡,睡梦中都带着甜甜的微笑,而我在为他们掖好被角后,与母亲的“爱”再次进行了对话。
少时不懂事,认为母亲的爱是渺小不值一提的,只体现在细密均匀的针角上和层层加厚的棉花絮上,缝制在天蓝色碎花图案的细棉布中;青年时倔强,认为母亲的爱是唠叨且多余的,外出求学,非得让我背上沉甸甸的棉花被子,我不愿意带,可是拗不过她,只好无奈扛上;步入婚姻后,才知道母亲的爱是多么伟大,寒气逼人的夜里,我搂着女儿躺在母亲做的棉花被子中,是那么暖和、踏实,依稀带着她掌心的温度。
而今已是中年,历经生活艰辛和重重磨难,才发现一床普通的棉花被子后面蕴藏的不易,那是母亲对生活不屈不挠的不放弃。
我家住在太行山西南山隅,家境贫寒,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物资匮乏的日子中,父母想尽办法为我们改善生活条件,父亲种烟叶,母亲种棉花,我和弟弟放学后就去帮忙,一家人的日子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种棉花在我看来是最累、最辛苦的农活了,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工序烦琐,从“瑞雪渐融春料峭”的三月份就开始翻地种植。母亲要先把地翻出一道一道沟,挖坑点种,埋坑,压地膜,然后浇水。过了十多天,棉花就在地膜下长了出来,母亲让我在棉花长出来的地方挖洞,把棉花苗放出来,再用土把棉花苗四周盖住,以防止棉花苗冻死,对于没有长出棉花苗的地方,母亲就及时补苗。
施肥、除草、整枝修棉、锄地松土、打顶……直到棉花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结出累累棉桃,我看到母亲的脸上荡漾着朴实的微笑。
秋天棉桃成熟,白花花的棉花开满枝头,让人心旷神怡。我在母亲的带领下,在腰间系上用化肥袋子做成的专用袋,早早地来到棉花地摘棉花,这个活动要持续两个月。摘棉花不仅要弯腰低头摘上下左右的,还要忍受棉花桃扎手的痛感,我摘一会儿就躲到一边玩狗尾巴草,可母亲依旧在不辞辛苦地劳作着,直到饭点。
摘回来的棉花母亲放在院子里翻晒,晒干后母亲就和父亲一起拉去棉站卖掉,回来后,给我和弟弟带些瓜子、水果糖,算是犒劳我们的奖励。
母亲并没有将棉花全部卖掉,而是留下一部分,弹好后给我和弟弟做被子。记忆中,那是一个午后,院子里充满阳光,梳着乌溜溜长辫子的母亲坐在院子里缝制被子。她在地面铺上阔大的油纸布,将弹好的棉花一点点厚薄均匀地铺在长方形的蓝色棉布被里上面,用手轻轻压实,盖上红色的缎子被面,开始“行”被。
母亲首先用粉彩在被面上打上横杠,然后趴在被上向前缝,一拃左右缝一针,待日落西山之时,棉花被子就做好了。新做的棉花被子很柔软,带着阳光的味道和棉花的清香。夜幕降临,我和弟弟抢着钻进被窝,如同钻进母亲的怀抱,让我们安心入眠。“谢谢妈妈。”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妈妈的脸上笑开了花。
15岁,去县城读书,母亲送我,背着鼓囊囊的蛇皮袋,蛇皮袋中装着棉花被子,它陪伴我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夜,成为我心中温暖的依靠,也承载着我对家的思念。唯一不足就是太沉,体积大,带着不方便。
步入婚姻后,我赶潮流,买了蚕丝被、羊毛被、羽绒被,丢弃了母亲做的棉花被子,总觉得这些被子更保暖。
事实证明,这些被子是轻便、保暖,但不压身,太娇贵,比如,蚕丝被不可压重物,否则蚕丝容易断裂;羊毛被容易掉毛;羽绒被虽是“保暖之王”,但过敏体质和婴幼儿不能用。权衡之下,还是棉花被子最实在,柔软贴身,价格亲民,人人适宜。
我重拾棉花被,母亲闻之,迅速做了三床被子送过来,她的三个外孙、外孙女每人一床,从此,每年的冬天都不会冷,因为伟大的母爱无处不在,和这棉花被子一样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本版来稿请发至邮箱:jzwbxq@163.com
(请注明姓名、电话及具体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