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老物件里的浓浓乡愁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图① 墙上闲置的牛耕农具仿佛述说着当年繁忙的农耕岁月。

图② 墙壁上挂着的是过去自制的木工手摇钻。

图③ 老钟表近40年依然上岗服役。

图④ 这台老缝纫机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

本报记者 吉亚南 摄

嘀答、嘀答、嘀答……在马村区武王街道北孔庄村村民李秋莲家里,桌上的钟表正慢条斯理地响着,每逢整点,还有浑厚的钟声响起,让人想到了电视连续剧《渴望》里的钟表。颇有年代感的老钟表,让人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80年代。

“这座钟表已陪伴我们全家37年了,是1986年买的,是我的嫁妆。”李秋莲说,语气里难掩幸福。

这座钟表虽然“老”,但报时依然很准,听着报时声,让人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家常、特别治愈。

李秋莲家的老钟表,只是北孔庄村人家老物件的一个缩影。在北孔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舍不得扔掉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承载的乡愁,就像一缕轻烟,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也承载着北孔庄人惜物、节俭的美德。

走进村民牛照强家,家里的老物件真多!“洗脸盆架子是我公公给我打的家具。老式煤火台太暖和,舍不得拆掉。缝纫机更别说了,现在还用着呢。”牛照强一一给记者介绍。

牛照强今年75岁了,是一个怀旧的人,她说的这些老物件“正青春”,虽然都染上了岁月的风霜,但“生命力”极强,“活”在当下。每天她都用老洗脸盆架上的脸盆洗脸,这个老物件可是“一专多能”,既可洗脸用,架子上还有镜子,功能一点都不比现在豪华版的梳妆台差。如果将其擦拭干净,那精雕细刻的纹饰,那独特的设计,绝对有着古典范。

当然,最让牛照强有亲近感的还是那台老式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就放在牛照强的卧室里,它就是牛照强最亲密的伙伴,现在经常用它来做衣服、做窗帘、做鞋垫,可以说“缝纫机很忙”。牛照强说:“这台缝纫机当年可不好买,是托亲戚在上海买的,来之不易啊。”

在北孔庄村村民家中,还有老式桌子、柳圈椅、老式农具、老式箱等,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难忘老物件,难忘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