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9日

“焦作高楼”亮相央视《中国国宝大会》

本报讯(记者王玮萱)11月25日,《中国国宝大会》第三季《宅兹中国》首播,播出的第一件“国宝”便是焦作的汉代文物——一座1.92米高的汉代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节目中,主持人十分有趣地从现代人居住房子的楼高提问,引领答题人穿越至古人的居住环境。当答题人各执一词猜测古人盖高楼的技术时,宏伟的汉代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隆重登场,震撼全场。

这座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于1993年出土于我市白庄汉墓群,现被珍藏于河南博物院。如果按照今人居住的楼房层高来计算,它的高度应在20米以上,但它仍不是我市出土的汉代“最高楼”。

我市两汉文化光彩夺目,擅造“高楼”。从1949年起至今,我市已出土汉代陶仓楼100余座,不论数量还是品质都是全国之最。2010年6月,我市文物考古人员在博爱县境内抢救性发掘一座高达1.99米的汉代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为焦作至今出土的最高汉代陶仓楼,现珍藏于我市博爱县博物馆。

焦作汉代陶仓楼大致分楼院式、连阁式、联仓式、简约式和模拟式五大类型,少则两层、多则7层。连阁式陶仓楼更为壮观,其主楼第一、第二层为仓体,主要用来储存粮食,三层至六层为生活区。其七层为望楼,可以眺望远方。院落位于主楼前部,门外配有陶狗和负粮俑,犬大而人小。主楼与附楼间有阁道相连,附楼有多种用途,可作军事御防、消防通道,亦可存储粮食。

通过焦作汉代陶仓楼,今人可以想像《汉赋》中所称“接比相连,云起波骇”建筑群的壮观景象,也可以感受到古人“事死如生”的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