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9日

梦里故乡刨红薯

□李 健

睡梦里一阵阵牛铃叮当,仿佛又回到了阵阵犬吠的山村。袅袅的炊烟升腾着村庄的烟火气息,鼻吸烤红薯的浓郁甜香,这熟悉的味道,充斥着儿时家乡刨红薯的旧时光,梦幻萦绕奶奶晒红薯片的往事。

五更鸡鸣梦醒,一眨眼奶奶的背影骤然而逝,撇下了难以挽留的思念……

生命岁月的记忆里有着红薯太多的印迹,它耐旱,不惧土地贫脊,只要栽种成活,总要给种地人丰厚的回报。

早些年的农历十月,在呼呼小北风里迎来了“小雪”,这个时候便是家乡山村人刨红薯的最佳时间。父亲早早割去被霜打过的红薯秧子,抡起被泥土磨得锃亮的镢头,照着裂纹的红薯埂刨下去,用力一撬,淡黄、紫红的红薯,便一嘟噜一嘟噜大大小小被刨了出来。母亲跟着一块块摘下红薯,顺手一抹搓掉泥土,又小心翼翼堆放一起。

奶奶把红薯进行分拣,先留足来年育苗的“红薯母”,再挑出磨红薯粉的大疙瘩,挑拣细长条冬储地窖红薯外,剩下就要切晒红薯片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切红薯片之前,要先选一块硬实的木板,在上面锉一条斜缝,钉上刀片,切红薯的叉子就做好了。

切红薯片,小有技巧,手掌要压着红薯向前推,红薯就被叉子削成了镶着红晕的薄片,就像一枚枚精致的金镶玉。红薯越削越薄,就要把指头翘起来减速滑动,稍不留意,新手就会被刀片划伤,能把你疼得跳起来。

奶奶切红薯片,动作娴熟,刨切红薯如同抛飞碟,湿漉漉的红薯片从叉刀下边一片连着一片,一波接着一波“沙沙沙”飞出,簌簌落在荆筐里。

切好的红薯片,撒在黄砂坡上晾晒,奶奶端起一筐红薯片,用力一扬,如同天上飘落而下的白云,白茫茫晶莹透亮,阳光一照闪闪发亮。漫山遍野的香,铺天盖地的白,正如大自然向庄稼人的慷慨馈赠。

北风伴着阳光,不出一周时间,红薯片就晒干了。若碰上天公变脸,半夜下雨,全家人半夜都得爬起来,点亮照路马灯,催促着、抱怨着赶赴山头去抢捡。

冷雨如令,人人皆动,整个山村如星星点灯展开抢收行动,虽称不上人喊马叫,却惊醒了村前岭后的家犬,此起彼伏的犬吠声传得老远。

晾晒过的红薯干儿一挑挑担回家,用席圈囤起来,或是放进碓臼窝里,捣成指甲盖儿大小的红薯疙瘩再装缸存储,便是一年的温饱口粮。

参加工作后,每年再回家刨红薯,站在村边山头,看着这土生土长且其貌不扬却颇具内涵的红薯,万般思绪涌上心头,那山、那水、那人,那纯朴的乡情;还有昔日母亲摘红薯的隐约背影,奶奶切红薯的虚幻叠影渐行渐远,留下一幕幕亲情的思念。

走在山间弯弯的小路,回想着五颜六色的五谷杂粮,仿佛心里多了一分对家乡山村的敬畏,心里一遍又一遍念叨着风调雨顺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