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7日

民呼必应“焦我办”

本报记者 杜挺勇

图① 焦作日报新媒体中心的“焦我办”后台,时刻处理市民诉求。

本报记者 万 千 摄

图② 记者杜挺勇(左)帮市民打探城区道路积水情况。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图③ 记者李锴(左)帮市民了解高铁车次变化情况。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图④ 记者梁智玲(左)帮市民了解儿童呼吸道疾病感染情况。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图⑤ “焦我办”会客厅首场“问暖”恳谈会现场。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图⑥ 焦作日报新媒体中心全员行动,将刚从地头拉来的助农产品搬下货车。

本报记者 万 千 摄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着眼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稳稳的幸福,正来自于“急难愁盼”的消弭。

焦作市民生诉求“焦我办”互动平台,正是市委、市政府通过网络互动,向352万怀川人民作出最为温暖的承诺:您的声音我在听,排忧解难焦作行!

这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焦作态度,这是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焦作践行。“焦我办”平台程序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快速、落实高效的特点和多方合作、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是转化的关键。而平台“7×24”小时倾听受理民生诉求、快速分转处理、快捷高效办理的便捷流程,也为民生诉求的快速办结提供了保障。

手指一点“焦我办”,民生诉求“我来办”。

在“焦我办”平台的运营过程中,焦作日报社组建了专业团队进行专班运营,并随时组织全媒体、全流程跟踪报道,与12345平台实现良好的工作衔接。报社负责专班梳理互动线索、监督审核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本报的热线记者,对平台线索的认知有良好的新闻素养,这不仅可以确保重要线索不漏报,还能在第一时间落实新闻监督,促进办结效率;第一时间报道典型,形成温暖互动,让“焦我办”平台真正成为解决民生诉求、纾解“急难愁盼”、树立政府形象的综合性平台。

平台运行至今,百姓的“手指一点”背后,绘就着一幅又一幅温暖而火热的为民服务画面——

12345的工作人员在转交转办中迅速对接,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看到诉求之后马上采访连线,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转交事务后先期回应,继而纾困解难……

23年的大树在“焦我办”与媒体的联动中获救;市实验幼儿园南园何时招生的疑问得到解决;小区迟迟未建的燃气交费平台建好;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滞销的萝卜、白菜,在“焦我办”、便民热线12345、焦作日报社共同搭建的平台上,进入热销“绿色通道”……

您的声音我在听,排忧解难焦作行!

截至11月24日,“焦我办”平台接到总诉求14784条,已交办14784条,交办率达100%;已办结14661条,办结率达99.16%。

一桩桩、一件件暖心的故事,在“焦我办”平台上频频上演,赢得民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