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10日

情绪低落 闷闷不乐

我的父亲是抑郁了吗

本报记者 梁智玲

今年入秋以来,家住市龙源湖小区的杜女士发现,68岁的父亲情绪不高,一天到晚都闷闷不乐,整日念叨着自己有大病,日常起居也没了规律。“爸爸一直一个人生活,最近身体也不太好,我们都特别担心他,这段时间只能日夜陪伴着。”杜女士说。

两周前,杜女士带着父亲到医院作了检查,全面体检后发现,父亲的身体并没有很严重的疾病,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靠药物维持,生理指标仍保持在正常范围,身体各器官也没有出现病变。“总有心慌、头晕、食欲低等,甚至还会有特别不好的预感,感觉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大问题。”可李女士的父亲却常说。与心理科医生会诊后,医生诊断其轻度抑郁,给出了请关注心理、调节情绪,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案。李女士心里也产生了疑问:爸爸怎么就患上了抑郁症?

抑郁症,如今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算是陌生的词了。根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数据,中国患抑郁症的人数约9500万,这意味着差不多每14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纵使我们熟知抑郁症的威胁,抑郁症的就诊率却并不高,仅有10%左右的患者曾接受过系统的治疗。而抑郁症又确实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能够痊愈或者至少改善症状。

在老年人群中,抑郁症也不是一个陌生词。很多家庭中的子女都发现,日渐高龄的父母会阶段性出现长时间发呆、精神低落、情绪消沉等情况,有的甚至一年半载无法缓解。其实,这些情况并不仅仅是变老的表现,有时可能与抑郁症相关。

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仝兆景说,在近期的心理咨询中,也出现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求助。有相当一部分患有抑郁症的老人,其症状表现不如中青年患者典型。因为碍于面子,老年患者一般不会向身边人或子女倾诉自己不良的状态,老人表现出状态不好、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时,也容易被家人忽视。因此,当子女在生活中发现老人突然不愿说话、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总是抱怨自己身体多处不适时,在排除身体的器质性病变又找不出病因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老人是否患有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多与慢性病相关,也就是说,患上慢性病的老人更容易被抑郁症“尾随”。《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中指出,心血管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失眠、胃肠道系统疾病、躯干疼痛等是常见症状。其实,不仅是心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在肿瘤、脑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焦虑问题也很突出。仝兆景说,一部分患者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是疾病本身引起的,但更多的患者是因为长期的躯体不适带来了担忧和恐惧,如果再因为疾病叠加了经济、家庭等因素,很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一旦发现身边的老人患上了抑郁症,或者出现抑郁倾向,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仝兆景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情况。保持规律的起床入睡作息、确保健康饮食、积极并适量运动等可以帮助缓解抑郁症状。此外,老人还可以通过参加聚会、文艺演出等社交活动及学习新技能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二是构建家庭支持系统,获取亲情支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家庭成员可多关注老年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情绪低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三是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正确面对病情。正确面对抑郁症,不讳疾忌医是获得良好愈后的第一步。老年抑郁症患者应通过咨询心理咨询师、心理科医生、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开展抑郁测评,了解心理治疗方案和心理疏导方法,接受规范科学的治疗方案,改善病情。对于严重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上图 社会关爱让老人绽放笑容。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