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10日

冯营温度

□贺兰山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冯营街道,我始终认为是一处吉祥之地。冯营谐音“逢赢”,逢事必赢,万事以赢为最终的结局,谁不喜欢呢?

这是我的喜欢。

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冯营,是由于它的人文情怀。因为这里,一幕幕人间温暖每天都在发生。

冯营不大,在马村区所管辖的7个街道办事处中,冯营是不是最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冯营街道仅管辖东苑、冯营两个社区,总面积只有0.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也只有3000多人,其中2000多人生活在东苑社区。

东苑社区远离中心城区,且人口老龄化严重,现有772户223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443人。这些人大多是九里山、冯营、古汉山3个矿的职工及其家属。他们来自周边县市以及山西、四川等省,是煤矿将这些毫无瓜葛、互不相干的人联系到了一起。

焦作因煤而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焦作共有9大煤矿,其中的中马村矿、小马村矿、演马矿、韩王矿、冯营矿以及后来的九里山矿均位于焦作市东部城区马村区。冯营煤矿最为兴盛时,仅井下的煤矿工人就有5000人之多。

为了方便他们生活,焦作矿务局(焦煤集团前身)在辖区征地建设楼宇。这些楼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逐步形成规模。因背依九里山,正好处在九里山的一个豁口处,这个新兴的煤矿工人村就叫山豁工人村。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成立了冯营街道。

这里,曾经商铺林立,车水马龙,每当夜幕来临,街区霓虹闪烁,人来人往,繁荣兴盛的冯营街道在当时号称焦作的“小香港”。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城市的转型,曾经的喧嚣与繁华不再,冯营街道渐渐冷清下来,像曲终人散的剧场。当年的矿工,如今老了,这些将青春和汗水抛洒煤矿、为祖国的煤炭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老人,成为社区的主要居住人群。

七月似火的季节,我来到了这里。太阳不动声色,大地热浪翻滚。在一片居民区中有一个十分平顺的水泥小山坡,开车上去就是冯营街道的大院。

往北隔一条街,就是东苑社区。在东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齐耳短发、干练麻利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徐秀叶正在忙碌着。她身上穿的红马甲特别亮眼,上边印着“冯营街道红管家”7个金色大字。

说起“红管家”,首先要说一说“红管家”带头人徐秀叶。

出生于1965年的徐秀叶,是驻马店市泌阳县春水镇铁帽徐村人。徐秀叶的家,和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兄弟姊妹多,贫穷。中学毕业的她,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小自己两岁的王明生。王明生初中毕业后跟随在焦西矿上班的父亲来到了焦作,和徐秀叶订婚时,他是焦作矿务局九里山矿掘进二队的一名临时工。

1987年1月,九里山矿招工,王明生由临时工转为九里山矿建筑安装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同年春,他们结婚了,怀揣美好的期望,徐秀叶也来到了焦作。

为了谋生,徐秀叶当过建筑工地的小工,养鸡场里养过鸡,矿工宿舍里打扫过卫生,偶尔在闲暇的时候也参加居委会的娱乐活动。

正是在居委会,徐秀叶喜欢唱戏的爱好得以发挥,她热情活跃的禀赋有了用武之地。

因善于做群众工作,脑子活、办法多,1996年,原居委会主任搬家到市里,走之前将徐秀叶推荐给了冯营街道。从此,徐秀叶当上了山豁工人村东街居委会主任。

从居委会主任到社区书记,她一干就是26年。

当时的居委会主任,月工资150元,工资低,工作烦琐,可徐秀叶不怕。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又是一个敢闯敢试的人。

白天男人下井挖煤,女人没事干,有些聚到一起说闲话,有些聚到一起打牌玩麻将。作为居委会主任的徐秀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此,她经常将矿工家属组织到一起,讲解男人下井的艰辛,号召妇女搞好后勤服务,让男人安心下井。

2002年,基层改革,原来的东、南、西、北4个街道居委会合并成东苑社区,一正两副3个社区负责人。其他社区都是招聘的大学生,可是徐秀叶没有文凭没有学历,不是干部身份。但6年的付出群众和干部都看在眼里,街道为徐秀叶亮起绿灯,使她成为东苑社区唯一一个不是干部身份的社区干部。

2004年,徐秀叶任东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从此,徐秀叶的工作更加忙碌。

2012年七一前夕,徐秀叶入户慰问老人时,在一位老人家里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什么味道?她仔细寻找,最后发现是老人的被子发黄并散发异味。看到老人的被子是这个情况,她心里非常难受。

随即,她骑着三轮车和工作人员访遍辖区60岁以上老人,先后收集了260条有异味的被子。她和工作人员用了13天时间,将这260条被子全部拆洗一新。送被子的时候,一位位老人拉着她们的手感动不已。看到老人们收到被子时的高兴劲儿,徐秀叶将给辖区老人拆洗被子作为“固定动作”保留下来,这一拆就是12年。

12年时间,拆洗上千条被子。

拆洗被子,事小意义大,社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群众和社区干部的心贴得更紧了。

如今,东苑社区居民只要看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挂起的彩色被面,就不约而同地送来水、水果等慰问品,附近商户还专门送来遮阳伞,为在院子里搓洗被头的社区工作人员遮挡烈日。

在徐秀叶的示范和带领下,一个个“红管家”成为行走在冯营街道的最美风景,成为社区群众最贴心的人,成为独居老人心中的一束光。

其实,“红管家”原来并不叫“红管家”,而叫党员志愿管家。

冯营街道辖区老人多,空巢老人也多,事多人少服务被动,怎么办?

2013年,冯营街道实行改革,将东苑社区分东、西、南、北4个区域,划定党员志愿者200米服务半径,定人、定责、定流程,开展上门代办服务。“200米便民服务圈”变坐等服务为上门主动服务。

2019年,冯营街道又创新在东苑社区西街开展“一名党员一栋楼”活动,每栋楼选聘一名党员志愿管家。在取得良好预期的前提下,2021年,冯营街道全面推广“一名党员一栋楼”模式,共选聘72名党员志愿管家,统一更名为“红管家”,标志就是穿在身上的红马甲和红马甲上熠熠生辉的“冯营街道红管家”7个金色大字。

服务没有止境,办法一直在创新。

针对辖区年龄偏大、行动力差、体弱多病的63名独居老人,冯营街道又推出“夕阳红窗帘行动”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免费为这些独居老人安装特制窗帘、贴上特制窗花。“红管家”和老人约定,每天早、中、晚都要对一次“暗号”。每天8时之前,老人把窗帘拉开,表明一切平安;如果窗帘没有拉开,“红管家”便会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防止意外发生。午休和晚上,“红管家”还会再次巡查,确定老人是否平安。

“红管家”杜粉蝶与独居老人陈有花的故事,让人感动。

一天早上,杜粉蝶像往常一样来到陈有花老人窗下,发现老人并未按时拉开窗帘,因担心老人出现意外,急忙上楼敲门。经了解,老人因拉肚子还未起床。她立即带老人去诊所开了药,并连续多天为老人当起了保姆。陈有花老伴刚去世,她身子又弱,杜粉蝶每天都会去老人家里照看。今年6月29日,杜粉蝶再次来到老人家中,两人越聊越动情,当场决定结为“干亲”。超越亲情的一声“妈”,古稀老人的一声“闺女”,两人紧紧抱在了一起。

“红管家”卢小玲利用自己学过按摩的优势,坚持义务为独居老人按摩身体。

“红管家”王莺莺在照顾高龄老人的同时,每天晚上为老人家中两名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当起了临时家庭教师。

“红管家”赵瑞莲坚持用三轮车接送独居老人看病就医,“红管家”张战全过节时背“娘”看戏,“红管家”倪连玉拆洗被子时用自己家里的一条新被面换掉李寿方大娘家的破旧被面,“红管家”杨国花每天雷打不动给独居老人购物买菜、打扫卫生……

就这样,一个个“红管家”行走在大街小巷,像亲人一样照看着这些老人,为风烛残年的他们撑起了一片天,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温暖如春。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看这个国家的人们对待弱者的态度。在冯营街道,一个“红管家”就是一面旗帜,他们用自己的真心温暖着一颗颗孱弱的心,用自己的双手帮助着一个个不再灵便的身躯,十几年如一日。

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走在变老的路上。人老了,可能会腿脚不便,可能会面临孤独的煎熬,那时的我们,会想什么、会做什么、会需要什么、会期待什么?

独居老人,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不容忽视。未来,这个群体可能还会扩大。如何对待他们,值得全社会思考,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我喜欢冯营,它赢在处处有温暖,赢在人情大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