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06日
开锁配钥匙渐成“全能门店”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把钥匙和钥匙胚放入机器左右夹槽中,旋紧螺丝校准固定,打开电源,随着机器启动,金属屑纷飞,不到两分钟,一把钥匙就配好了。这时,师傅抬起头,从窗口把钥匙递出去,不忘交代一声:“拿回去试试,不利索再来调。”这样的画面是否深藏在你的记忆中?没错,这就是你记忆中的配钥匙画面!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这些开锁配钥匙小店也积极转型,从以配钥匙为主业,拓展为开展锁具修、换、保养多项业务的全能型门店,方便着市民的生活。
任世超今年36岁,年龄不算大的他接触开锁配钥匙行业的时间却不算短。由于家里有亲戚从事这个行业,17岁他就跟着学徒,独立开店将近15年了。如今,他在我市经营着两家修锁配钥匙店。“各种钥匙、锁具更新换代很快,我们得持续学习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他说。
10多年前,任世超跟着亲戚学这门手艺,当时,店里接到最多的业务是上门开锁、配钥匙。一天从早忙到晚,不是在路上奔波上门开锁,就是在店里听打磨钥匙的噪声。当时,他见到的锁具以机械锁为主,指纹密码锁还是新生事物,动辄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让很多普通家庭“望锁却步”。
手艺日渐精湛后,任世超从亲戚手中接过店铺,正式踏入这个行业。起初那几年,机械锁使用频率高,修锁配钥匙仍是主要业务。他经营的两家店铺周边居民区集中,日常业务量也很大,那时候他几乎一天到晚忙不停,半夜经常接到上门开锁的业务。由于技术好、效率高,他获得了很多客户的信任。“有很多持续服务十多年的顾客,他们家里只要有锁具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电动自行车锁、门锁、汽车锁等都能修。”他说。
这几年,锁具更新的速度很快,一开始以牛头锁、球形锁居多,后来开始流行AB锁,再后来出现各式各样的智能锁、异形锁。任世超勤奋好学,每一款锁投入市场,他都及时了解、学习它的原理,并深入研究。从业以来,他连续多年参加每年5月18日举办的全国锁匠大会,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行业发展,学习新知识。为适应市场发展,他店里的设备、工具也更新了好几代。
从单一的配钥匙业务,到全能型门店,市场的发展倒逼着传统行业转型。“上了年纪忘性大,三天两头丢钥匙。前几天,家里的钥匙又丢了一把,这不,我刚又来配了一把,几分钟时间,花了10块钱。”11月3日,在和平街一家修锁店,一名顾客说。在店内了解了智能锁后,这名顾客有更换门锁的打算。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随着智能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许多家庭都不再使用钥匙,只需指纹、人脸识别就能开门,对配钥匙行业带来一定冲击。再加上房租、人工等各种成本的增加,经营一家单一配钥匙的门店并不容易。
谈及未来的发展,任世超持乐观态度。他说,除了配钥匙,他经营的两家店铺还负责电子锁销售以及配套售后服务,锁具智能化是一大趋势,锁具安装、调试、售后等服务会是以后发展的方向。
